瑶乡跑出电子材料“小巨人”-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3 07/21 20:56:39
来源:南方日报

瑶乡跑出电子材料“小巨人”

字体:

  硕成科技工作人员在操作技术设备。受访者供图

  说起乳源,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绿水青山之间彩色的过山瑶之乡。

  少为人知的是,在这南岭脚下的粤北山区县中,还有一抹低调的科技蓝。一个包括铝箔电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子信息零部件等在内的产业集群正在蓄力崛起。其中,一家不起眼的企业,靠一片薄薄的保护性膜材,融入大湾区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链。这家企业就是来自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广东硕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乳源是如何培育出一家电子材料赛道的领军企业的?以此为基点,乳源如何擘画山区制造业发展新未来?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进一线,了解乳源的“制造经”。

 自主攻坚

  在一米的宽度做出十米的深度

  当你买到一款折叠屏智能手机的时候,是不是习惯性地把出厂的膜撕掉?

  这一层薄薄的保护膜,里面到底有何玄机?走进硕成科技的生产车间,就能找到答案。

  “折叠屏上的保护膜是我们最新量产的产品。别看它薄,技术含量可不低,不仅要保证其化学成分稳定,还要控制其剥离屏幕产生的电压。”在车间里,硕成科技董事长曾庆明手持着近乎透明的保护膜,和记者比划起来。

  原来,原始的屏幕原材料是玻璃。而玻璃有一定厚度,很难弯折。这时就需要贴一片含氢氟酸的保护膜在玻璃上,对其进行蚀刻薄化,直到玻璃薄到可以折叠为止。“很多消费者以为屏幕保护膜可以取下来。你看从两块屏幕的中轴线开始撕扯,屏幕开始闪屏,严重的屏幕就完全黑掉了。”研发人员丘细珍现场给记者进行演示,并告诉记者,这一片小小的保护膜要攻克其抗静电和抗酸的稳定性,还要黏性好,没有刺激性气味。

  今年5月,硕成的另一款印制插头保护膜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这意味着企业深耕相关领域10年以上,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排名需达到前三水平。”硕成科技总经理宋亦健介绍。

  不粘胶测试、耐高温测试、耐酸碱性能测试……印制插头保护膜研发的背后是成百上千次实验。“它能保证线路板镀金过程中的稳定性,做到不涨缩、不渗药水、不残胶,实现有效覆盖率达100%,且耐得住电镀液的化学腐蚀。”宋亦健说。稳扎稳打的付出得到市场认可,硕成生产的印制插头保护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迅速占领市场,一举成为行业内的代表性企业。

  这些突破背后离不开硕成持续多年的高强度研发投入。

  研发人员占比达17.73%,并聘请多名国内外业内专家为技术顾问;与国内多所名牌大学共建产学实验室,仅硬件基础设施已投资千万余元;年均在研项目10项以上,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5%以上,年申请发明专利15项以上。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在一米的宽度做十米的深度。”曾庆明说。

  总部“回家”

  高新技术企业扎根粤北山区

  硕成科技以研发生产保护膜材料、工业胶带材料、电子辅助材料、新型材料、电子化学品等为主要业务范围。这样的高科技配套企业,为什么一头扎进粤北山区?

  “我们的企业初创是在深圳的。”讲起公司地点的切换,土生土长的乳源人曾庆明打开了话匣子。1998年,曾庆明毕业后踏入深圳电子材料行业,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扩张需要。扩张所需要的土地、人力、水电等,都是一笔高昂的投入。而家乡乳源就具有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我们企业生产的产品洁净度要求很高,需要一个万级无尘的生产空间。”森林覆盖率高达78.26%、生态环境优异的乳源有着显著的优势。

  综合考虑生态、土地、税收、营商环境等综合因素,第三方机构认为乳源更有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2013年,硕成毅然将集团总部及上市主体从深圳一并迁入乳源。

  不仅如此,2015年,全省针对韶关乳源等在内的3个少数民族地区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其中高新科技企业所得税享受企业所得税税率9%,如果换算成应纳税额,减免额度达到40%。

  对乡贤的回归,乳源真心实意敞开怀抱,切实当好企业的“店小二”,在用地政策、财税扶持、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硕成2021年底完成股改后,当地县委、县政府启动“一事一议”机制,一次性给予企业300万元的奖励资金。

  扎根乳源,硕成科技像岭南的榕树一样,获得更加充分的生长。2014年5月一期项目投产时,硕成年产值为3000万元,经过增资扩产,2022年已实现全年营收4.6亿元。

  今年,硕成继续投资4800万元在原厂址东南侧新建年产7.8万吨电子化学品建设项目,继续朝着建设一流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的目标迈进。

 延链补链

  电子材料产业加速集聚

  除了硕成科技,今年以来,乳源还涌现出3家企业入围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占全市57.1%,名列各县(市、区)首位。

  如此亮眼的成绩何以产生于这个南岭瑶乡?“从顶层设计到行动路径,再到政策措施,我们加快推动企业抢占细分赛道的制高点,聚力打造起一批行业地位突出、专业技术领先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方阵。”乳源工信局局长梁丽君说。

  为重点培育优势产业,乳源将现有单项冠军和潜质企业全部编入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链中,借力冠军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依托整个链条的协同,帮助企业做强做精,不断孵化新的单项冠军。

  不仅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乳源还打通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东阳光、广东硕成等公司先后引进14名高层次专家,形成高端专家领军的科技创新团队。

  目前,乳源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排名韶关市第二,“这些领头羊企业已成为乳源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坚力量。”梁丽君表示。

  锚定高新科技企业,乳源坚持产业链招商。在乳源,县镇村三级干部人手一本产业链招商地图,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产业按图索骥走出去,引进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绿色生态项目。

  “有了这个图谱,镇域发展有了方向盘,路线更清晰了。”乳城镇党委书记张润岳介绍,今年镇里开了13次企业座谈会,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外出考察、招商累计22次,镇村两级党组织召开招商大会、乡贤座谈会共5次,已签约8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超4亿元。

  政企聚合力,产业加速跑。截至2022年,乳源全县电子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为106.15亿元,工业增加值为19.49亿元;形成了包括铝箔电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子信息零部件、生物制药、新能源等在内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4家,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的82%,排名韶关市第一。

  声音

  乳源县委书记陈大川:

  壮大新兴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乳源立足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制造业当家,实施“一廊一园”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双区”建设,加快构建以健康产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持续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工业,建强产业集群。今年以来,乳源持续推进乳桂经济走廊产业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东阳光做强做大产业主链,引进上下游相关产业项目,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与此同时,乳源聚焦培育优质产能,加快腾笼换鸟。深化东阳光“双变”改革试点,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00亩以上。推进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扩园500亩、一六大健康产业园扩园800亩,启动高新区标准厂房二期建设,力争新增标准厂房7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2023年,乳源全县储备招商引资项目31个,总投资113亿元。今年以来,乳源实施全员招商引资,瞄准大健康、电子信息及其他制造业、新能源及节能减排、农业、文旅、绿色总部经济等6条产业链,压实目标任务,开展全员招商。(记者 吴思旻 赵文君 潘俊宇)

【纠错】 【责任编辑:李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