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的中医“有趣又伟大”-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3 09/21 10:03:06
来源:广州日报

我爱的中医“有趣又伟大”

字体:

李成俊

李成俊(左二)跟随导师李赛美教授(右一)出诊学习。

在泰国曼谷岐黄泰国中医药中心,一名医生在为患者诊脉。 新华社发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团队在多哥东莫诺省示范区开展全民服药。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供图

  人物名片

  李成俊(Aaron Lee)

  关键词:中医药

  国籍:马来西亚

  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业:中医临床基础

  心声:中医太有趣了!它不仅是医学,也是文化学、哲学。我爱中医,愿做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的使者,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中医。

  近年来,中医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渐次落地开花,越来越多当地民众了解中医、认可中医,并从中获益。对于在穗留学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李成俊来说,中医有趣又伟大。本科、硕士、博士,李成俊在不断深造中习得中医真本领,他期待未来能成为中泰中医药文化交流的使者,带动更多人认识真正的中医。

  初识中医

  针灸麻醉手术视频

  在心里埋下了印记

  我出生在马来西亚,但自小在泰国曼谷生活长大。小的时候,中医在泰国尚没有被广泛认可和传播,主要集中在唐人街使用,因此我在生活中少有机会接触。那时和中医药最直接的接触,应该就是家里餐桌上时不时出现的老火汤。

  说起和中医的结缘,要从高中时的一次“偶遇”说起。我在一个展览上看到一段针灸麻醉下手术的视频,当时并不知道那是针灸麻醉,只觉得很神奇,数针下去,就可以实现镇痛的效果。好奇心驱使下,我专门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找到的第一本书是泰文版的穴位按摩方面的书,后来又看到泰文版的《针灸学》,才知道原来这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就这样,中医在少年时代的我心里埋下了印记。

  我学到的第一个穴位就是合谷穴,每遇头痛牙痛,按揉这个穴位就可以帮我缓解症状。中医太有趣了!它不仅是医学,也是文化学、哲学。因此,2005年,当高中毕业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的中医学专业。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是泰国第一所开设中医系的大学,也是泰国当时唯一一所开展本科中医教育的大学。学校的中医学专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学,学制为6年制,上海中医药大学派送专业课教师来泰国授课,大五时我们还去到上海中医药大学进行实习。

  兴趣归兴趣,当把中医作为大学专业真正学起来,才切身感受到挑战。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因为专业学习是用汉语进行的,大一那一年,我们没有寒暑假,专攻语言。如果过不了语言关,后面的学习就麻烦了。所幸,我顺利通过了语言考核。同期有些同学坚持不住,只得中途放弃了。

  随着对中医的了解加深,我对它的喜欢也与日俱增。到了大三,开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我感觉自己好像突然“开窍”了,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进步很快。五行、阴阳……当我了解了这些知识,再看我身处的世界都觉得不一样了。

  钻研中医

  《伤寒论》打印成册

  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目前,我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博,师从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研究所所长李赛美教授。从本科时的中医学到硕士时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内分泌科),再到博士时选择中医临床基础,我慢慢选定了所要深耕的方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我的博导李赛美教授擅长运用经方辨治糖尿病,在业界颇有名望,能够跟着她学习,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珍惜。相比博士文凭,我更想学到真本领,更重视跟着导师学习的过程。除了理论学习,我每周还跟着导师出门诊。李教授以案例分析理论,用理论指导临床,我在她独特的授课方式中获益良多,也常常和泰国的同事、同行分享。

  中医看经典,经典看伤寒。作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是我的必学内容之一。为了方便随时翻阅学习,我把《伤寒论》条文打印了出来,装订成便携的小册子,走到哪儿就随身带到哪儿。

  每年,都有不少优秀的中医师从各地来到广州跟着李赛美教授进修,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他们一起组建了晨间学习交流群,我鼓起勇气主动申请加入,每天早上,我们7时左右在操场集合,研习经典,讨论病案。

  本科毕业后,我在泰国考取了中医执业执照,并工作了两年,那时我觉得经验还是要在临床中积累。在泰国华侨中医院工作期间,我渐渐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中医博大精深,本科毕业的我学到的只是凤毛麟角,仅仅徘徊在中医门口,距离掌握它的精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中国学中医的想法就此产生,读研、读博也变得顺理成章。

  我的硕士是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读的。曾有人问我,博士这一站,为什么选择广州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其实,这是我慎重考量后的选择。中国很大,南北方东西部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气候、生活习惯也有差异,我想尽可能多去不同的地方都体验一下。而广州和泰国气候相似,用药相通,在这里所学日后可以很好地应用到我在泰国的临床工作中。

  中医看病,更看人。以前,这句话来自书上,读博后,我的导师用言传身教为我做出了榜样。她能准确地说出每一位复诊患者的特征,把每一位患者真正放在心上。未来,我希望自己也能成长为像我的导师那样的“双师型”教师。

  笃定中医

  想让更多人认识中医

  做好临床用疗效说话

  近年来,中医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开花。以泰国为例,2015年,中医开办诊所法令在泰国开始正式实施。2018年,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在泰国华侨中医院揭牌成立,以华侨中医院为平台,中泰医疗合作日渐密切。截至目前,已开设中医专业的泰国大学也增至9所,越来越多的泰国人民成为中医药的获益者和推广者。

  顺利的话,我将于明年6月份博士毕业。毕业后,我计划回到泰国华侨中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泰国华侨中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中医专科医院,此前已跟中国的多家医疗机构及中医药院校有了合作与交流基础,也会经常举办一些中医类讲座。

  在我看来,中医有趣又伟大。我爱中医,也想让更多人认识真正的中医,感受到中医的独特之处,做好临床,用疗效说话。此外,我也会珍惜每一次公开分享的机会,把中医药宣讲出去。

  我读硕士和博士都拿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如果没有这个奖学金,我可能没有这么好的机会来中国学习中医知识。可以说,“一带一路”改变了我的人生,而中国政府奖学金则为我的逐梦之旅插上了翅膀。

  感恩于“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医药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愿意做中泰之间中医药文化交流互动的使者。我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会有越来越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深造。大家来到中国学习,又把学习所得带回自己的国家,分享给中国以外的地方,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更多国家、更多民众。

  Q&A

  广州日报:在泰国本科毕业后,您为什么选择来中国进一步深造中医?

  李成俊:中医博大精深,我学到的仅是凤毛麟角,因此来中国继续深造。目前,我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博。未来,我也想成为像我的导师李赛美教授那样的“双师型”教师。

  广州日报:毕业后您有哪些规划?

  李成俊:毕业后我计划回到泰国华侨中医院继续工作,为中泰两国之间的中医药文化交流积极奔走,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认可中医、选择中医,成为中医药的受益者、传承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婧 见习记者张佳琪、董昱晨 通讯员孟楠、廖晓键、苗青(除署名外)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除署名外)

【纠错】 【责任编辑:魏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