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惠东渔歌出好戏,惠州非遗传承谱新篇-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3 11/06 17:39:58
来源:南方+

千年惠东渔歌出好戏,惠州非遗传承谱新篇

字体:

  10月29日至30日,在惠东县举办的平海古城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上,首部惠东渔歌剧《渔村里的故事》作为压轴戏登场大放异彩,赢得掌声阵阵。

  从宋代唱起、传承至今的惠东渔歌,在几代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不仅重回“寻常百姓家”,而且不断登上音乐剧舞台等大雅之堂演出,如今越唱越新潮,擦亮惠州非遗文化名片,谱写文化自信自强新篇章。

  首部惠东渔歌剧采用原生态曲调演唱

  “白丝丝,白丝丝,白丝丝,白丝丝,我叫阿哥免相思……”10月29日晚,荣获岭南新音乐金奖、广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惠东渔歌三重唱《白丝丝》,与惠东渔歌五种原生态曲调《疍家组歌》登台演出,在平海古城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惊艳亮相。

  该文化艺术节还特别设置了渔歌专场文艺晚会——10月30日晚,歌舞《踏浪双月湾》、独唱《我的家乡好风光》、原生态渔歌演唱《一对龙虾藏礁洲》、渔歌自弹自唱《明朝洪武年间》等渔歌节目接连上演。

  作为渔歌专场文艺晚会的压轴戏,惠州首部惠东渔歌剧——《渔村里的故事》自10月24日成功首演后再次与观众见面,曾经耳熟能详、人人会唱的渔歌曲调引发广泛共鸣,赢得掌声阵阵。

  该渔歌剧由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编剧、演出,团长李福泰向记者介绍,《渔村里的故事》全部采用原生态惠东渔歌曲调进行演唱,在创新改编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惠东渔歌原有的曲调与风格,希望为观众呈现原汁原味的惠东渔歌演出,让更多观众领略惠东渔歌的非遗魅力。

  “昔日疍家苦和难,今日渔家五代同欢。世上醉美疍家人,天下美景双月湾……”当老一代和新一代传承人同台唱响惠东渔歌原生态渔歌后,疍家老太林海婴90岁寿筵拉开序幕,渔村里关于亲情、爱情和家国情的一系列故事徐徐展开。

  这场五代同堂的寿宴本来众人道贺、其乐融融,却因曾孙女徐欣男友刘军的到来而气氛急转直下。因徐欢在岸上拉大网捕鱼,作为海洋执法人员,刘军给未来大舅哥送来罚单,从而引发爱情和亲情的强烈冲突。

  这时,90岁的林海婴出面调解,将疍家渔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海向岸、奔向美好生活的时代变迁娓娓道来,说服徐欢、刘军冰释前嫌,并带徐欢到渔民新村找到开游艇的新出路。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能听到的惠东渔歌,真的很好听!”在惠东沿海长大的观众王女士说,渔歌就是一部渔家史,有历史、有故事、有曲调,是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的好素材。

  记者注意到,当原生态渔歌演唱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体现出观众对惠东渔歌的尊重和认可,充分彰显本土文化自信自强。

  值得一提的是,该渔歌剧前后历时三年打造而成,主创团队及演出队伍主要由惠东渔歌传承人、惠东优秀音乐教师、惠州歌舞剧院演职人员和本地音乐爱好者组成,可谓惠州惠东本土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精品。

  “这部剧主题鲜明,情节紧凑,演员入情入戏,用本土非遗演绎当地渔村振兴的故事,就是用自己的音乐讲自己的故事,展示了平海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魅力,充分彰显了国家级非遗惠东渔歌的艺术感染力,可圈可点。”文旅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在观演后给予高度评价。

  惠东渔歌不断登上大雅之堂

  从宋代唱起、传承至今的惠东渔歌,老少传唱、张口就来,二次创作、有口皆碑,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全国众多渔歌中的头一个。

  时代在变,惠东渔歌的魅力不减。今年,惠东渔歌的传承发展迎来重大突破,不仅两次登上音乐剧和渔歌剧舞台,而且成立了中华曲艺南海创作基地暨国家非遗“惠东渔歌”创作演出基地。

  今年4月,取材于惠东疍家渔民故事的惠州大型岭南渔歌音乐剧《渔家》公演,通过新潮的音乐剧演绎传承千年的惠东渔歌,真实再现渔家人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生活变迁,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据介绍,这是惠州首次将国家级非遗惠东渔歌搬上音乐剧舞台,为全国首部以国家级非遗惠东渔歌为基础创作的音乐剧,在题材内容和艺术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民族化探索和创新,打造成为具有惠州特色的文艺精品。

  “《渔家》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享受。”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词作家陈晓光出席了《渔家》首演式并观看演出,在他看来,惠东渔歌是传统的、原生态的,音乐剧则是外来的、时尚的,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惠州基层文艺工作者通过努力,将惠州特有的渔歌音乐呈现在音乐剧舞台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值得肯定和鼓励。

  当惠东渔歌遇上中华曲艺,两种优秀传统文化发生激情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以中国曲艺家协会原主席、中华曲艺学会名誉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为代表的艺术家正在不断探索。

  今年6月3日,中华曲艺南海创作基地暨国家非遗“惠东渔歌”创作演出基地在惠东双月湾挂牌。姜昆曾多次来到惠州深入当地采风,在他看来,惠东渔歌作为当地的国家级非遗广为人知,和中华曲艺一样同为优秀的文化遗产。

  唱响千年渔歌,振兴中华曲艺。姜昆表示,他将联合活跃于大湾区的说唱艺术家们,共同打造中华曲艺南海创作基地,为曲艺家提供创作平台的同时,举办更多曲艺演出、宣传推介活动,将传唱于南海的惠东渔歌发扬光大,让中华曲艺繁荣起来。

  事实上,惠东渔歌如何传承发展,牵动着惠州社会各界的心。今年初,在惠州市两会上,惠州市人大代表邱汉文提出《关于支持平海渔歌保护传承与挖掘的建议》。

  “如今,惠东渔歌在音乐制作上稍显简单粗糙,无法充分展现惠东渔歌的魅力和音乐价值,在渔歌的推广上也缺少表演舞台、场地和资金投入。”邱汉文建议,惠州要建设渔歌表演剧院与研发基地,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演出,设立渔歌创作专项基金,打造渔歌文化品牌,让惠东渔歌不止墙内开花墙外唱,还要遍地开花、代代相传,唱响新时代。

  记者 糜朝霞

【纠错】 【责任编辑:李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