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传播 让非遗“活”起来-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3 12/08 17:35:56
来源:广州日报

跨界融合传播 让非遗“活”起来

字体:

如何让非遗从抢救性保护回归生产和生活?如何更好地让非遗融入当代产业体系?数字技术、文旅场景等如何与非遗联动?

12月6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主办,以“跨界·融合·传播”为主题的“粤韵·非遗跨界分享会”在广州市文化馆曲艺园举行。非遗、影视、文学、艺术、文旅界等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非遗的跨界融合,研究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广州日报社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广州日报是非遗的好朋友,广州日报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近广州日报承办的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6届年会的主题就是“中文报业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广州日报每周三推出的《读懂广州·粤韵周刊》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广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就有很多非遗的内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创新非遗活化机制 拓展非遗应用场景

“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们已总结出五大非遗活化利用机制。”在分享会主题演讲环节,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牟辽川分享了广州实施非遗活化利用工程,推动非遗跨界融合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龙狮协会会长赵伟斌在主题演讲中讲述了广州醒狮与汽车、体育、影视等的跨界合作,并以广州南国醒狮在河源、清远、广州等地的醒狮扎作非遗工坊为例,分享了如何利用醒狮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IP”,借助产业化手段将国际市场与乡村振兴连接起来的实践心得。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在主题演讲中指出,目前非遗的“双创”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理念与定位不清晰、过度技术化和雷同化、转化和创新能力不足等,同时一些项目和传承人的跨界协作能力不足,跨界的人要懂得自己的专业,也要懂得其他专业。他强调,要做非遗的相关项目,在开发利用之前要知道这个项目的哪些东西可以产业化,哪些东西必须保留,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现在非遗宣传氛围已经很浓厚,但是在如何促进跨界合作宣传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在圆桌分享环节,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表示,如何将非遗与雕塑艺术融合是广州雕塑院近年来关注的重点,“不久前,我们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举办了‘塑’说非遗——广州雕塑院主题雕塑展正是一次对‘非遗+雕塑’的跨界探索。”

如此跨界难点在哪里?陆增康表示,跨界融合守正创新很重要。“非遗本身具有丰富多样的一面,像醒狮就有比较宏大的场景,不可能完全用雕塑写实的方式来呈现和创作,必须进行艺术加工,像我在创作《飘色》这个作品时,如何呈现四个‘色仔’的造型,我做了艺术化的处理,通过内部钢架进行连接,为的就是最大化呈现‘色仔’凌空飘起的神奇一幕。”

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电影《雄狮少年》出品人、制片人程海明在分享《雄狮少年》在非遗+影视跨界融合的成功“秘诀”时谈到两个关键词:一是创新,二是跨文化。他坦言,《雄狮少年》高水准的画面制作令业内外人士频频点赞,其底气正是来自强大的技术支撑。其中,毛发是很大的技术难点,而《雄狮少年》在细节上纤毫毕现。正是因为拥有自己的技术,最终才能有100多头逼真的狮子在大银幕上的震撼呈现。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静民围绕多个项目实例就如何用影像手段加强非遗文化传播进行经验分享。他介绍,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正在创作的《行花街,转大运》,是第一部对广州每年花市从花农种植到花市筹备组织再到春节呈现,全景式记录的纪录电影。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已经就多个非遗项目开展创作,“把非遗的故事传播出去,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盛慧表示,故事很重要,讲故事的方式也很重要,“前段时间我看到福建的一个美食节目脑洞大开,我觉得很幽默,年轻人很喜欢这种方式。非遗故事要讲好,必须让年轻人喜欢。我一直在佛山推动一件事,就是把非遗故事讲给孩子听。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户籍意义上的孩子,而是文化意义上的孩子,不管以后去哪里,他会记得他的文化乡愁。”

“非遗是时间的珍珠,珍珠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有些光芒黯淡,但是我们擦亮之后会重新焕发光彩。”他说。

广州锐丰文旅总经理黄志辉分享了自己在非遗+文旅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其中,今年白云山“郑仙诞”活动设置了“实景情景秀”“非遗潮玩市集”“郑仙福道文创店”等游玩区,并全新发布了“郑小仙”IP形象。通过IP的体系化创新,打造丰富多元的体验内容,将郑仙文化真正打入年轻人的心里。作为本届活动策划,黄志辉表示,非遗“活化”,要与年轻人建立新的情感联系。黄志辉还举例,正在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广州)公园文创大会,带动了文创爆款产品的销售。“年轻人对于非遗产品的接受度和喜欢程度非常高。”黄志辉说,通过与年轻化团队跨界合作,创新不同的消费场景,用一种更接近年轻观众的文化去呈现,有助于非遗好物“活”起来。(记者卜松竹、黄岸、吴波、李巧蓉、张素芹、莫斯其格、孙珺 见习记者 陆漪蔚)

【纠错】 【责任编辑:李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