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深圳2月2日电(记者王攀、孙飞)1月底召开的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6.0%。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创新之城”深圳展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与定力,经济发展“快、新、绿”,见证中国高端制造加速成长、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看速度:“创新之城”活力足
2023年,深圳实现进出口总额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总额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总量连续31年位居内地城市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万亿元,同比增长7.8%。
经营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和力量单元。2023年深圳新设商事主体56.5万户,同比增长26.4%,总数达422.6万户。2023年深圳新增3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总数累计达到742家。
深圳民营经济高度发达,2023年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2.54万亿元,增长12.3%。伴随深圳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通信基站占全球产量1/2、智能手机占全球产量1/7、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量1/8……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发展处处长欧阳仁堂说,一批产自深圳的高技术产品和传统优势产品正在加速走向全球。
1月14日,“BYD EXPLORER NO.1”(比亚迪“开拓者1号”)滚装船抵达深圳港小漠国际物流港。新华社发
去年8月,深圳推出20条举措力挺民营经济,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并围绕成立专业化绿电绿证服务机构、加快建设“走出去”行业服务平台和海外服务驿站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路线图。
深圳跨境电商上市企业赛维时代副总裁张灯莲表示,政府解决企业面临的痛点堵点问题,让民企感到温暖,助力深圳跨境电商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看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作为工业大市和制造强市,深圳深入贯彻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以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引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深圳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有效需求不足等背景下,深圳工业逆势而上,凸显了深圳经济的强劲韧性,2023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回升企稳。深圳提出制造强市战略,布局“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从2022年起,深圳工业连续2年保持回升企稳态势,产业不断向“实”发展,2023年深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35%。
先进制造业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干。2023年深圳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04.2%、36.0%。
荣耀手机Magic V2、仰望U8、问界M9……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高端产品发布,凸显深圳企业正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技术工人在位于深圳坪山的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空中厂房”荣耀手机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近年来,深圳锚定高水平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重大专项等计划,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领域加快突破。2023年深圳实施170个“深研”重点项目,开展312个技术攻关项目。
“当前深圳正以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引领,打造强大的制造能力、创造能力、要素保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变化:迈向绿色智能未来
“一杯咖啡,满电出发”,正成为深圳新的城市名片。
深圳自去年6月宣布启动“超充之城”建设以来,大力推进超充技术应用、超充设施建设和超充站点布局。预计2024年一季度深圳将建成超充站300座,率先在国内实现“超充站/加油站”数量比达到1:1。
嘉宾在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招商成果展示区参观,当前深圳正在打造“超充之城”。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深圳还在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等,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场景应用。目前,深圳已发布首批41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统筹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一批高水平通用大模型陆续亮相。
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看来,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相关政策引导人才扎根高端制造业,将涌现更多突破性成果。
极速宽带先锋城市也在走来。深圳统筹网络、物联感知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近8万座5G基站。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近30%。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军民认为,深圳正抓住全球新能源产业机遇迅速转向新赛道,切入新能源产业链,擎起IT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双链”繁荣与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