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了!从今天开始,终于可以使用自己的车位了。”保利红珊瑚小区南侧停车场试用这天,王兰的车缓缓驶过智能道闸,她长舒了一口气,“以前要在附近找很久车位,有时还会堵在通道上,和邻居上演‘抢车位’大战,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了。”
这是保利红珊瑚小区创平安、促和谐公共事务治理“微实践”的生动缩影。得益于小区党支部的迅速行动,小区共建议事会多方联动、多元协商,最终推动边角地“变”出智能停车场,从源头解决了住户“停车难”问题。
成立小区党支部为居民解忧,保利红珊瑚在松山湖开了先河。该小区建于2012年,是东莞市首批“莞香家园”试点住宅小区。放眼全市,东莞现有专业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多达1300多个。围绕“五有”(有基层党组织、有安防系统和设施管理、有群防群治队伍、有平安建设宣传阵地、有安全管理制度)“五无”(无邪教和非法宗教场所、无涉黑恶犯罪组织、无发生亡人火灾事故、无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无发生重大公共安全案件或事故)标准,东莞现已创建“平安住宅小区”478个,力争到今年底创建“平安住宅小区”1000个。
住宅小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随着“平安住宅小区”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东莞将进一步叩开“矛盾锁”,开启安居“幸福门”。
夯实自治“主心骨”,坚持“矛盾不上交”
“一一陈述意见,先解决主要问题,其他分歧也就迎刃而解了。”回忆起停车场决策过程,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常务副主任李营茂历历在目,2023年以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小区物业经过多轮沟通协商,在达成停车位收费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围绕道闸安装、绿化改善等议题发言,最终选定方案、由物业执行,于是有了开头一幕。
当前,保利红珊瑚小区已容纳近1700多户住户。因规划建设较早,小区车位紧张问题逐年突显。被摆在议事桌上的,不只是小区停车场。小到外围商铺改造,大到筛选电梯维护公司,诸多重要的“小事”通过集思广益,得到合意解决。
小区物业人员正在修路灯。
这背后,离不开党建这个“强引擎”。
保利红珊瑚小区是松山湖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不少业主在周边科技园工作。如何确保住户乐业又安居,成为小区面临的一大治理课题。对此,小区成立党支部,打造红珊瑚“五V”(微力量、微网格、微环境、微活动、微心愿)党建品牌,构建住宅小区治理新模式。
2020年6月,中共松山湖保利红珊瑚花园小区支部委员会成立。由党组织牵头,小区支部委员会定期召集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队、妇委会等举办议事会,协商研究小区治理重大事务。
除此之外,支部还广泛吸纳保利物业、业委会、业主中的党员,并推行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由业委会常务副主任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让党组织成为小区治理的“主心骨”。如今,支部在册党员由原来13名增到27名。
走进小区,阳光雨党群服务站挺立在茵茵草地上,群众可在这里办理物业手续,也可“一站式”进行党员“双报到”、注册志愿者、咨询党务;沿着服务站往里走,映入眼帘的居民议事大厅可“一室多用”,集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软硬件加持,事务共议、品质共管的善治氛围蔚然成风。
打造共治“枫景线”,确保“平安不出事”
支部建进小区,调解做到心坎上。
起初发现房间漏水时,业主张鲜只是感受到点点潮湿,可随着时间推移,渗漏逐渐严重。望着从楼上渗进的水,她开始为接下来的房屋出租发愁,“不仅潮湿、发霉,还存在安全隐患,这还怎么租出去啊?”
楼上漏水,楼下受损,双方齐刷刷找上物业。物业也头疼,“超过了保修范围,这不在我们免费维修范围内。”
楼下业主开始找楼上业主协商解决,却屡次吃上“闭门羹”。楼上业主打起“退堂鼓”,一次次回避矛盾、拒绝沟通。
在小区党支部协调下,调解志愿者一次次打电话、上门拜访,先是搬出《物权法》《民法典》耐心说法,也与住户谈心、聊生活。经过多次沟通,双方信任增强,楼上住户心结打开、心防卸下,同意承担责任,支付漏水维修费用。楼上楼下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协商可以解决邻里间大部分问题,还有助于维护邻里和谐,同时也更高效,不会使双方卷入耗时耗力的诉讼中。”李营茂表示。
小区志愿者服务队曾获多项荣誉。
小区调解工作,是小区志愿者服务队的功能之一。这个由200多名住户“当主角”的志愿者队伍,汇集了小区义警、楼栋长、妇委会成员等群防群治力量。他们发挥人熟地熟情况明的优势,拧成一股绳,活跃在矛盾调处一线。
志愿者在小区图书馆整理书籍。
为让更多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小区党支部还与北部片区党委、松山湖法庭、松山湖房管所合作,成立“物业纠纷诉调对接联络点”,使得业主足不出户即可解决涉物业类纠纷,助力“平安不出事”。
漫步小区,高空抛物摄像头护卫“头顶安全”,小区图书馆及户外宣传栏里的文明养宠、反诈宣传等知识宣讲图文并茂,舞蹈队、乒乓球队各展文体才华,一道道平安“枫景线”释放治理“大能量”。
小区建有邻里活动中心,打造互动空间。
接下来,小区党支部筹划着再建一个小区合唱团、建一支调解小组,打造邻里互助空间,围绕小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发力,不断探索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小区的纠纷处理好了,整个城市的社会和谐基础就大大夯实了。”
【撰文】龚菊 郭文君
【图片/视频】邓浩
【设计】郑家琪
文中王兰、张鲜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