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国庆等假期临近,笔者发现,近期航空公司动作频频,在直播间销售机票次卡成为引客利器。和几千元不限次数的“随心飞”相比,航空次卡的消费门槛低,通常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未含税),还有“先买后约、未约可退”等条款,让消费者更容易“下手”。不过,机票次卡看似便宜,但也有使用期短、每个班次可兑换的座位非常有限、部分次卡加上税费也不比日常促销便宜多少等弊端,消费者需注意“避雷”。
次卡难兑坑多 看起来“真香”实则费神
“卡是要卖的,票是不放的。”记者了解到,即便是在直播间里抢到了机票次卡,但下一步的兑换环节就难住了不少消费者。有网友表示:“买到次卡了,但是到兑换环节时发现可选的机票不多,成功兑了自己的,家人的又兑不上了。”像这样的情况可谓比比皆是。在不少销售航空次卡的直播间评论中,记者看到有不少网友反映兑换成功率低的问题,要兑换中秋、国庆这样黄金日期的出行,更是难上加难。
笔者了解到,次卡属于概率性兑换产品,通常航空公司会根据航班情况,动态调整可兑换座位数,部分热门或黄金时段的航班,开放可兑换的座位数就可能更少了。“买了之后发现都是中转航班就又退了。”还有一位某航司韩国航线次卡的消费者表示,虽然机票次卡价格便宜,但是买的时候没发现,居然没有直飞,在国内游还需要转机就很不方便了。
勿盲目冲动购买,注意看清楚条款
笔者发现,机票次卡的“坑”也较为集中。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输入“机票次卡”后,出现了4300多条投诉,较多集中在兑换机票后不可退款,只能退基建燃油费,且在购买的时候没有明确提示等方面。此外,一些次卡还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可以使用,需要致电航空公司添加购买儿童票,但价格比次卡兑换会更贵。
有消费者发现,其实在淡季里多刷刷机票预订网站,也能发现比次卡便宜的机票,而使用机票次卡需要抢票、兑换,还不如直接购买。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航空次卡也不要盲目冲动购买,要注意看清楚条款,理性消费。(陈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