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探索超大城市建筑垃圾处置难题破解路径-新华网
新华网 > 信息 > 正文
2025 03/28 20:41:11
来源: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广州探索超大城市建筑垃圾处置难题破解路径

字体:

  作为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的超大城市,广州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成为城市蓬勃发展的象征,但也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如何科学处置、实现资源化利用,成为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此,广州市城管部门针对装修垃圾、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5类建筑垃圾,紧盯收运、处置、监管环节,推动建筑垃圾全过程处置规范化发展。年均治理建筑垃圾约8000万立方米,打造建筑垃圾规范处置的“广州模式”。

纯电动建筑垃圾运输车进出换电站

  借助清运服务平台完成居民装修垃圾规范处置,是广州城管构建的“产、运、处、用”全链条收运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收集环节,广州搭建“穗云智慧城管”等多个清运服务平台。由专业清运公司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让装修垃圾处理像线上打车那样方便快捷;贮存环节,在确保每条街(镇)至少设置1处装修垃圾临时收集点的基础上,推进建设具有装修垃圾、生活垃圾、低值回收物综合收集功能的资源收集中心,目前全市共设置装修垃圾临时收集点300余处;清运环节则逐步规范清运市场,督促专业化运输企业使用专用密闭车型。

  走进广州城市资源绿色路材研究制造中心,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架设着大量机械设备,正通过“多级破碎、多级分拣、多级筛分”工艺对输送至此的建筑垃圾进行处理。据统计,该中心每年可处置建筑垃圾60万立方米,生产用于道路建设的再生水稳料50万立方米。

  在城市上空,被植入巡航路线的无人机正按照既定航线自动巡航。得益于AI算法的应用,这些智能“巡查员”能自动识别抓拍偷倒建筑垃圾、车辆无证运输等问题,并回传相关信息,后台工作人员审核后立即交办镇街执法部门进行查处。

  在广州,科技力量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中。监管部门持续完善监管手段,实施天网地网“两网协同”。目前数字化监管平台共接入3000余路交通视频卡口、车辆北斗定位、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等多源数据,日均处理超1000条动态信息,大幅延伸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高度和广度。

  通过“天网地网”的智慧联动、多源数据的深度融合、跨域执法的机制创新,这座千年商都正将建筑垃圾监管的难点转化为城市治理的亮点,为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广州样本”。

【纠错】 【责任编辑:伍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