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5月12日电(李俊豪 李炬景 李嫣)健全金融服务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多措并举优化金融服务模式,下沉普惠金融力量,精准赋能地方特色产业。从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全链条金融支撑,到广东省“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定制化金融服务,金融“活水”加大润泽“三农”沃土,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跑出联农带农富农“加速度”。
加快金融创新 增强特色产业提质扩容底气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而产业振兴必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茂名探索普惠金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逐步形成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预制菜产业等一批百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来茂名农商银行办理业务的农户叶柏逢介绍,他在茂南区公馆镇承包了22亩鱼塘,养殖罗非鱼已有三年,每亩年平均利润大约是3500至5000元。为了抢抓市场机遇,他计划再贷款1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饲料和扩建鱼塘。“银行人员会来现场实地调研鱼塘经营状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审批资料,满足相关资质后企业可几天内拿到授信额度。农户手上有资金,再去考虑扩大养殖面积,心里踏实多了。”叶柏逢说。
近年来,罗非鱼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降本增效打造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低温仓储等全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广东忠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劳姜玉表示,公司累计已获得3600万元银行贷款支持,该笔资金用于劳务支出和生产环节,为自身发展提供保障。
多元化金融服务不仅能为农户和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燃眉之急”,还能“活络通血”增添产业动力。茂名农商银行行长骆嘉慧表示,通过创设特色信贷产品、出台信贷指引、成立金融服务站等一系列举措,落实金融支持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累计投放罗非鱼产业链贷款共1530笔、授信金额6.7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因地制宜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模式,推广“再贷款+‘土特产’”“再贷款+政府贴息乡村振兴贷”“再贷款+应收账款供应链”等模式,并指导金融机构推出“荔枝贷”“橘红贷”“罗非鱼贷”等一系列“茂字号”金融产品,多方位拓宽“土特产”融资渠道,精准滴灌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产业链条良性循环发展。
量身定制金融服务 让产业升级带动村民共富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根根青青翠竹,可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竹木制品,衣托、门把手、刀柄……如今,竹木制品加工是惠州市龙潭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镇实现竹木产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年产值约20亿元。
绿色建木家具配件有限公司是当地竹木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负责人王历文坦言,为保障生产经营的持续推进,需不断囤积原材料,公司月均原材料采购资金达上百万元,占压比重大。在下游销售端,电商平台账期漫长,部分经销商预付比例仅30%,剩下回款周期往往达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资金周转难题已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了解情况后,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指导龙门农商银行运用再贷款资金支持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龙门农商银行针对当地竹木加工产业链条创新设计了“竹木加工贷”。从事竹木加工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无需抵押,只需提供银行流水、纳税证明、电费单等证明材料,经核实符合资质后,即可获得授信资金,而且利率优惠、一次核定、周转使用,为竹木加工产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注入金融动力。
截至2025年2月末,龙门农商银行通过“竹木加工贷”累计为绿色健木提供1500万资金支持;为700户竹木加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投放信贷资金累计2.546亿元,贷款利率比自有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低16个基点。
云顶温泉度假村景区依托惠州龙门南昆山自然生态资源和温泉优势,致力于打造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高端旅游目的地,2025年“五一”假期客流量13175人,同比增长4%,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55万人次,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

以金融支持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为突破口,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指导农业银行惠州分行为该项目量身定制中长期贷款方案,累计投放4.5亿元支持酒店扩建及设施升级,并创新采用收费权质押融资模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乡村产业升级拉动村民增收致富。惠州市南昆山云顶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梅玉峰说:“在村企合作方面,云顶温泉通过与当地村委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探索‘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村民共富’乡村振兴新路径,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就业,企业与村民携手合作开发农副产品销售、手工艺品展销等配套产业。”目前,云顶温泉已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每户年均增收超3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的共赢局面。
近年来,农业银行惠州分行通过为村民提供“惠农e贷”“乡旅贷”等信用贷款,支持村民参与度假村配套服务或自主创业。2024年,该行累计为681户农户提供金融支持2.1487亿元,切实帮助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