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一张汽车图片,AI(人工智能)生成高清3D模型”“客服机器人接入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独立解决率提升至84%”“银行核心系统上线切换仅用15小时”——AI应用大发展时代已来,这些场景成为腾讯交出的技术“答卷”。当腾讯宣布“重构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加大AI投入”时,AI早已跳出实验室,成为制造业、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数字搭档”。
5月14日,腾讯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当季腾讯实现总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ToB业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实现营收549亿元。腾讯财报显示,得益于云服务、AI相关收入的快速增长等因素,企业服务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
技术跃迁:AI新基建驱动产业升级
2025年Q1,腾讯在技术和产品力上持续加大投入,研发开支达189亿元,同比增长21%。基于此,腾讯持续加速推动底座大模型与系列应用的迭代升级,提升ToB产品竞争力。
不用成为专业的设计师,也能得到想要的3D图纸和动画设计。打开腾讯混元3D版本生成界面,输入文字描述“一只橘色的猫”——不到一分钟,一套完整的3D模型便生成,猫的眼睛、身躯、胡须等方面都有清晰的轮廓和细节结构。这些升级源于混元3D v2.5版本的发布——有效几何分辨率达到1024,总参数量从1B提升至10B,免费生成额度翻倍至每日20次。
腾讯元宝推出图片和多种文件解析、代码生成和预览等多项能力,并于近期入驻微信联系人列表,实现从智能创作到社交分享的无缝衔接;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通过RAG(检索增强生成)打造“懂业务”的AI助手;腾讯云数据库已经为超过3000家企业构建了AI时代的数据枢纽……从基础大模型、算力、开发工具到应用层面,腾讯AI全面升级,加速落地。
算力底座的升级同样颠覆行业规则。2025年第一季度,腾讯云数据库TDSQL助力富融银行、柳州银行、东莞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替换。目前,TDSQL对内支撑腾讯 90% 的金融、计费、交易类业务核心系统,对外则目前已经被4000多家来自金融、公共服务和电信等垂直行业客户采用,服务超过40家金融机构完成核心系统替换。
据广东省工信厅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其中独角兽企业24家,上市企业达92家。在腾讯等互联网科技龙头企业的带头下,以工业为底色、应用为导向的创新之门悄然开启。
用户为本:AI重塑服务体验与效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提出,人工智能的工程化持续加速推进,新产品新模式层出不穷,行业应用走深向实。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AI如何“润物无声”地重塑产业DNA?答案也许藏在制造业的车间、智能客服的电脑,甚至连锁药店的货架里。
“每10个车主,就有8个不用再‘转人工’。”在一汽丰田的客服中心,AI机器人正创造行业新标杆。接入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后,智能在线客服机器人独立解决率已从37%提升为84%,月均自动解决客户咨询问题1.7万次。
医疗零售行业也在经历AI升级。连锁药企大参林与腾讯云合作搭建的“AI小参”,让门店店员通过上传商品信息即可获得相应的药品知识,查询响应时间缩短80%,响应时间缩短80%。同时,借助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构建的用户体验平台,连接超60万条用户评价数据,帮助管理者洞察市场趋势。
开源生态,是腾讯技术普惠的关键注脚。以腾讯混元为例,其开源模型已覆盖文本、图像、视频和3D生成等多个模态。其中较早开源的混元DiT文生图模型,在国内外衍生模型数量多达1600多个。
产学研合作则让技术突破扎根更深。2025年3月,腾讯加快“产学研”联动攻坚数据库技术,联合清华大学发起数据库AI领域的研究计划;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近两年产出7篇技术论文,被数据库领域国际学术会议VLDB等录用。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2025年第一季,腾讯的高质量收入保持坚实的增长态势。在AI战略投入阶段,现有高质量收入带来的经营杠杆,将有助于消化这些AI相关投入产生的额外成本,保持财务稳健。腾讯预期,这些战略性的AI投入将为用户与社会创造价值,并产生长期、可观的增量回报。
从混元大模型的精度升级到智能客服的“能听会说”,从开源社区的全球共创到金融系统的“换心”,腾讯的技术图景围绕“用户为本”与“科技向善”展开。当AI悄然化为流水线上的效率、药房里的精准、银行系统中的安全感,这些无形的技术正让智慧生活触手可及。(参与:肖露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