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平台载体 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05/18 08:51:00
来源:南方+

提供平台载体 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字体:

5月16日,广州市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重点项目“蓝色渔港”正式投产,是目前广州市最大水产品加工基地。

该项目的投产,是南沙区贯彻落实《南沙方案》、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南沙区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打造大湾区“蓝色粮仓”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南沙区坚持践行大食物观,利用万亩美丽渔场资源禀赋,发展大水面生态化养殖,聚焦产加销全环节、全链条持续发力,打响“食在广州,鲜看南沙”品牌。

年产值超10亿元,打造“良种良养良销”全产业链模式

预计水产品加工年产量可达3.5万吨,冷链仓储能力将超过8000吨,达产产值预计超过10亿元……

当天投产的蓝色鱼港项目由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直属国企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投资建设,是目前广州市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离池塘最近的水产品加工基地。

据悉,项目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5亿元,集成水产精深加工、智能分拣、冷链物流等七大功能模块。

蓝色渔港是南沙区打造“良种良养良销”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重要产业支撑,项目旨在集聚南沙种业、渔业、冷链物流、食品加工等优势,做足做活从塘头到餐桌的水产品全产业链文章,守住“食在广州,鲜在南沙”的舌尖鲜味。

“项目采用智能分拣系统,可对清江鱼、海鲈鱼等水产品进行自动化分级、去鳞、切片处理,并开发风味烤鱼、火锅鱼等预制菜产品。”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公司下属南沙渔业公司副总经理陆君介绍。

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珠江出海口,水域面积超60%,拥有连片1000亩以上的鱼塘近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近9万亩,是广州最大的渔业“菜篮子”基地,渔业资源得天独厚。

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志祥表示:“项目全面运营后为周边水产养殖户提供了稳定销路,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带动作用,更通过标准化生产保障食品安全,让南沙优质水产品直通商超门店及老百姓的餐桌,真正实现‘从塘头到餐桌的朝捞夕至’。”

两大平台加持,渔业水产加速“出海”

直播间里主播带货火热,各类话术用语流利输出,隔壁展示大厅则摆放着南沙青蟹、鳗鱼等知名品牌产品……

活动当天,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先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合作交流展示平台主体同步揭牌,通过阵地建设,为南沙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品牌发展提供平台载体,助推产业发展。

此外,作为项目运营主体,恒兴食品(广州)有限公司同步开业。据悉,该公司由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恒兴集团与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旗下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深度融合恒兴集团30年水产全产业链运营经验与南沙国企的区位政策优势,旨在充分利用南沙区在水产品养殖方面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加工产业,致力打造大湾区标杆性智能化中央厨房式水产加工基地。

近年来,南沙区以建设渔业、丝苗米、预制菜和特色油脂加工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重点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6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3家,形成以水产养殖、现代种业和预制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依托南沙渔业产业园与预制菜产业园的“双园”协同发展机制,水产品精深加工,将成为南沙下一个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

“蓝色渔港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南沙区水产精深加工领域的空白,更通过‘1小时鲜品配送圈’覆盖大湾区主要城市。”陆君表示。

活动现场,恒兴食品(广州)有限公司与广州农商银行南沙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湛江支行等银行系统签署合作协议,为南沙海洋渔业金融注入新活力。此外,优品南沙与上海半天妖餐饮公司、外婆家餐饮集团等签约,京东平台、菜洋洋平台等头部平台签约,进一步丰富营销渠道。

据悉,优品南沙是南沙现代农业集团打造的南沙区属农业公共平台,依托其小程序,推广南沙青蟹、南沙鳗鱼等南沙土特产,讲好南沙农产品故事,将南沙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人民餐桌。

冯志祥表示,未来将将依托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合作开放试验区,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生态链,让南沙水产品“买全球、卖全球”。

南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速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建强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农业贸易、农业文化,筑牢农业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整合“种业研发—生态养殖—智能加工—全球贸易”关键节点重要资源,为大湾区三产融合发展贡献“南沙力量”。(余妍玲)

【纠错】 【责任编辑: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