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7月14日电(关锦恒)在小区里发挥退休老干部、团体带头人、邻里熟人的作用参与调解;邀请家长共上特色法治课,共建家庭和校园共治;主动向开发商发出风险提示函,把矛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幅推动基层和谐善治的美好图景正在东莞徐徐展开。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东莞多地人民法庭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合治理力量),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通过分级调解、专业赋能、多元共治等特色路径,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联机制+风险提示 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作为东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城,群众诉求多元、纠纷类型新颖、案件处理难度大。南城法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主动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成立由综治中心主导、法庭具体指导运作的街道级调解中心,创新“社区法官工作室”“物业诉调对接工作室”“法律风险提示函”等工作机制。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人民法庭党支部书记、庭长谢立川介绍,南城法庭与街道各部门建立“组织联建、资源联合、难题联解”的三联机制,持续推进“法庭+”多元解纷体系,成立了南城街道调解中心,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前端化解、一站式化解。同时,该庭首创“法律风险提示函”机制,主动研判案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积极向相关部门发出警示。
在南城街道调解中心成立之前,南城法庭于2020年在宏图社区试点成立物业诉调对接工作室。宏图社区党委委员吴伟鹏表示,挂牌工作室后,小区调解员经过培训后上岗,80%至90%纠纷得到诉前调解,帮助群众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机制创新后,不但日常纠纷可以迅速解决,长期矛盾也得以有效推进。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人民法庭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吴丽冰表示,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南城法庭法官联合街道综治中心、水务专家等实地勘察,同施工方、村民、社区召开多次调解会,最终得出各方都满意的赔偿方案,一起争议持续5年的“旧改致房屋损害纠纷”得以顺利解决。

诉调对接“引进来” 普法宣传“走出去”
走进东莞市桥头镇大洲社区,桥头法庭宛如“法律管家”,不仅协助修订村规民约,还将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职能前移,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6起。这是该庭推动“社区法官”机制建设的缩影。
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桥头人民法庭副庭长钟凤媚表示,该庭创新推出“1+7+N”服务模式:由1个法庭党支部统筹,7名党员法官包片负责,在N个社区设立法官联系点,即7名法官对接辖区所有社区(村),在各社区设立社区法官联系点。
为推动诉前“多元解纷往前靠”,桥头法庭设立了先行调解中心,一方面依托综治中心把“社区法官”机制用活,形成“社区法官+特邀调解员+网格员”的联动解纷模式;另一方面,相继培育“莫满水个人调解工作室”“温泽旋家事调解工作室”“朱灼权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商和桥商事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品牌,提升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该庭全力在审前化解矛盾纠纷,2025年1至5月调解率达到56%。
新时代“枫桥经验”靓丽风景还走进了校园。钟凤媚介绍,2021年起,桥头法庭联合辖区司法分局、教管中心等职能部门,创新打造“校园法官”品牌。目前,桥头法庭的法官们分别受聘为桥头、谢岗两镇20家中小学的“校园法官”,通过实行“一校一法官”,一方面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课堂、模拟法庭等普法宣传活动,另一方面与教管中心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前移司法服务关口,提前介入化解校园矛盾纠纷。

多元联动 打造小区治理的“幸福港湾”
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化解纠纷,让小区成为让居民安心的“幸福港湾”?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沙田人民法庭给出了答案。
“不好意思!我保证会把漏水修复好。”随着两名居民握手言和,一宗因相邻房屋漏水引起的纠纷得到顺利解决。沙田法庭与物业公司、小区居民、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法律连线”,让小区里的纠纷不出大门就得以解决。
在3个大型小区设立流动工作站,在全镇29个小区设联络员,与全镇18个村(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对接机制……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沙田人民法庭副庭长庄淑敏介绍,2022年12月15日,经法院党组和沙田镇党委研究,决定府院合作,在沙田法庭创建全国首个针对住宅小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综合服务机构——“幸福港湾”多元解纷中心。
该中心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法庭及司法、综治、公安、房管、住建等 10 个部门党支部负责人任副组长,各方签订合作协议,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口业务部门为指导单位,形成“党委领导+法庭主导+部门协同”工作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向基层治理单元延伸。

庄淑敏表示,沙田法庭还引入了行业调解,2024年10月,以“幸福港湾”中心为依托,沙田法庭与东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由该协会派驻调解员,在法庭设立行业调解工作站。截至2025年5月,该调解工作站参与调解543件,成功调解118件,履行金额76万元。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莞法院将继续坚持与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辖区多发常见类型化纠纷的源头治理,努力提升法庭解决纠纷、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