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今年4月,《广东省“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出台;东莞立即行动,积极贯彻落实。
在过去几个月,作为东莞唯一的市属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尽心守护市民心理健康,做好“心理指导员”,当好健康“守门人”。
部门联动,织密心灵守护之网
时间是最好的记录者,铭刻下了走过的脚步。
早在2月8日,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与清华大学携手启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四维工程”。从学生心理互动课到家长科普讲堂,从社区工作者培训到公安干警联动,多部门协同构建“家庭-学校-医院-社区”防护链。
3月21日,东莞33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步点亮“心理关爱示范课”。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专家以“科普+诊疗+互动”的模式,为东莞注入“理性平和、友善包容”的精神底色,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心灵润土。
到了4月,东莞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携手东莞市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联动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名师工作室等专业力量,组建“心灵导师团”,以专业引导培育向阳生长的力量。
转眼进入6月,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参与东城街道“幸福校园”联盟共建,携手多家医疗机构构建“家-校-社-医”四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精准滴灌,靶向守护重点人群
科普是推动社会心理建设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持续开展“五进”科普讲座活动,科普讲师团的足迹遍布全市,累计开展270场精彩纷呈的科普讲座,惠及群众超过2.3万人次。
当毕业季的钟声敲响,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为初三、高三学子定制“心理套餐”——东城中学的沉浸式心理游园会、长安中学的家长沟通课堂、光明中学的团体心理辅导,为青春征途注入“心能量”。
4月,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师生开展精神健康急救培训;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期间,他们联合9所高校举办“新青春心事”系列活动,涵盖恋爱困惑、职业规划等议题。
针对老年人群,他们在南城、麻涌开展“夕阳心理课”;他们走进工厂,为工人解锁压力与睡眠密码;他们还与妇联、科学馆等联合打造“家庭心理课堂”,让亲子关系在理解与陪伴中持续升温。
长效筑基,构筑社会心理防线
构筑社会心理防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为此,6月开始,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为东莞全市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定制“专业升级套餐”,从问题识别到危机干预,锻造守护校园心灵的“精锐之师”。
5月23日,2025年麦洲岛论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主题论坛举行,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方式,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营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注入心灵动能。
此外,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持续升温,东莞心理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市委政法委、总工会等联合推动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与竞赛,多部门协同演练“心理急救”实战能力,为“平安东莞”筑牢心理安全底线。
从校园到职场,从银发到青春,东莞的社会心理服务如春风化雨润泽每一寸心灵土壤,这张覆盖全域的“护心网”,是城市文明的温度,是社会治理的深度,更是千万莞邑人逐梦路上的依赖与凭仗。
文/记者:汪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