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办”惠民生 广排“枫桥”构筑超大城市排水治理新范式-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08/08 09:45:48
来源:新华网

“四办”惠民生 广排“枫桥”构筑超大城市排水治理新范式

字体:

  新华网广州8月8日电(关锦恒)在广州这座水系交织的超大城市里,有一群“排水卫士”,在风雨之间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地下“生命线”——排水系统。

  2025年6月,面对强热带风暴级台风“蝴蝶”来袭,广州水投集团广州排水公司(简称“广州排水公司”)调度数百支应急力量,在中心城区重点路段开展24小时布防;7月,面对台风“韦帕”,在确保广州城区防线稳固的同时,由广东省防总紧急调动,广州市水务局组织安排广州排水公司支援江门市抗击台风“韦帕”应急抢险。广州排水公司集结5个对外支援应急抢险组,抢险人员共34名,抢险车辆12台,总抽排能力达1.5万立方米每小时……

  近年来,广州排水公司开展广排“枫桥”创新实践活动,以“接诉即办、码上快办、未诉先办、书记约办”“四办”融合打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城市排水公共服务“神经末梢”,不断提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广州排水公司作业人员实施清疏作业。新华网发(广州排水供图)

  “接诉即办”“码上快办”双轨并行 织密城市排水响应网

  作为超大城市排水公共服务的“急先锋”,广州排水公司的“接诉即办”机制,犹如一张无形的网,迅速捕捉到需要帮助的声音。

  2024年夏季,广州东南部的一个社区因持续暴雨出现严重积水。居民们拨打热线,反映排水管道堵塞的问题。接到市民诉求后,广州排水公司迅速组织队伍赶赴现场。仅仅几个小时后,排水管道被疏通,积水消退。他们以“广排速度”消除隐患,确保了市民的正常生活。而这种“接诉即办”的效率,正是公司服务民生的核心所在。

  广州排水公司设立“1+6”(即1个客服中心,6个专职接诉小组)组织体系,打造专业客服队伍,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响应服务,市民群众排水诉求得到及时响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该公司与时俱进推出了“码上办”智慧排水公共服务平台,将排水问题的解决从传统的人工流程转向数字化管理。市民仅需掌中“扫码”,“云端”即可直接派单至权属管理部门,平均响应时间30分钟。

  一场暴雨过后,广州市中心某商业区的排水管网出现了故障,造成了部分区域积水。市民通过“码上办”平台报修后,广州排水公司立即在后台处理并派出人员处理。得益于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精准定位问题所在,快速处置,不仅避免了积水扩展,也确保了排水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自2023年试点推广以来,“码上办”平台以“线上网格一对一+线下宣讲进社区”双线并行的推广模式在公司权属中心六区内226个村社完成宣传普及,累计处理排水诉求事项近10000件。

  “未诉先办”促城乡服务均等 “书记约办”直击痛点堵点

  在广州排水公司,单纯的 “事后修复”不再是最终目标。通过“未诉先办” 机制,城市排水工作转向主动治理、源头化解——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聚焦城中村等排水治理难点,以技术人员“驻点”模式推动城乡排水服务均等化。

  针对城中村人口密度大、街巷狭窄、管网养护难度大等问题,该公司创新推出 “4+3+5”驻点工作模式:按养护区域“模块化”划分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配备排水单元监管和巡查小组(4人)、计划清疏小组(3人)、紧急任务小组(5人)组成的“排水作业专班”,像“手术刀式”精准开展管网养护与排水单元达标监管;在区域中心设立“小型基地”作为人员休整、设备补给的“中继站”,让清疏养护效能提升近三倍,年度单兵作战能力从24公里提升至近100公里。同时,以网格为单位设立“民生联络员”,直接与街道、居民“零距离”对接,实现诉求“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推动城中村与城市核心区排水服务质效同步提升,勾勒出“村美、人和、业兴、民安”的乡村“枫”景。

  广州排水公司作业人员使用吸污辅助爬行机器人进行清疏作业。新华网发(广州排水供图)

  如何让排水公共服务更深入融入基层治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广州排水公司还创新“书记有约”项目,以“书记约办”机制为抓手,书记带队强化作风建设,深入一线了解诉求,专项领办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堵点问题。从深入社区解决排水难题,到推动技术升级与机制创新,“书记约办”以党建引领深化排水公共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打通排水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服务更贴民心、更有温度,。

  广州排水公司通过“四办”融合机制,在超大城市排水公共服务中践行 “人民至上” 理念,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从“单一服务”向“多元共治”升级,成为广州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纠错】 【责任编辑:李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