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韶关卷烟厂通过搭建数字化转型人才库等多措并举,构建具备高度数字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专业队伍,以数字化人才培养激活数智未来的“一池春水”。
韶关卷烟厂手握“人才筛子”,从各个岗位层层筛选,17名员工成为了转型的“核心种子”。厂里定制了成长套餐:前沿技术培训、攻关课题研究、实战项目历练、标杆企业取经。
韶关卷烟厂信息科作为厂内数字化转型的主导部门,主动打破壁垒,以项目需求为导向,带领全厂各部门的16名数字化人才参与广东中烟网信技术实验室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通过智能制造、自主适配、网络安全三大方面涉及11个核心课题的规划、推进与实施,这种嵌入的“实战练兵”模式,使数字化人才在复杂场景中提升了系统思维、项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面对生产线上层出不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科放出“大招”——组建厂级“低代码开发团队”。若把软件开发比作盖房子,传统开发团队像是从烧砖、锻钢筋起步的“基建队”,而这支低代码团队更像玩得转乐高积木的“巧匠班”:不用死磕复杂代码,搭积木似的拖拽组件,就能快速拼出合用的“数字小房子”。通过低代码平台应用场景和搭建逻辑、门户搭建及数据引用、流程配置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使成员具备独立开发、定制企业级应用的能力,将业务需求转化为实际的数字化应用。
待项目落地实施后,团队将基于低代码平台快速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业务流程优化、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关键领域,解决业务中的痛点。信息科负责人吴宇凡表示,运用好数字化工具,传统的生产制造业也能在科技的驱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技能大赛的锋芒初露,到人才库的活水涌动,从项目现场的实战磨砺,到低代码团队的创新突围,韶关卷烟厂调出了“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的融合配方。
【纠错】 【责任编辑: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