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阳江闸坡渔港码头数千艘渔船整齐列阵,次第排开。随着一声开渔令下,千帆出海,百舸争流。
在“‘粤’特色‘粤’向荣——广东中行润乡村振兴沃土”系列报道第三季期间,调研团深入阳江、清远、茂名、汕尾等地,调研地方特色农产品,探索金融助力“百千万工程”,见证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突破。
依托广东优越的自然条件,膏满黄肥的梭子蟹、肥美丰腴的金鲳鱼……从近海到远洋,百味争“鲜”,粤味纷呈。广东鸿逸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小威介绍,公司拥有4000多亩的养殖海域,采用抗风浪重力式网箱养殖,主要养殖金鲳鱼、石斑鱼,年产超5000吨鱼货。
海鲜产业融入广东“百千万工程”,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深海养殖技术的成熟,养殖设施及技术优化升级,阳江金鲳鱼养殖的产量及质量较大提高。
梁小威坦言,深海网箱养殖处于远离陆地的深海地带,水质较优良,海域更广,有利于大规模养殖,但其周期长、投入高,很多养殖户因没有抵押物无法从银行获得较大金额的贷款而停止扩大规模。
金融活水的注入,让这里的养殖模式发生质变。中国银行阳江分行联合当地网箱养殖协会为超过30户养殖户提供超5000万元授信,不仅帮助养殖户升级了标准化网箱、引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更推动当地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2024年,闸坡镇深海网箱养殖实现总产量2.02万吨,创下总产值5.6亿元的亮眼成绩。
走进阳江市永昊水产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车间内的生产环节严守规范,从绞肉、斩拌(擂溃)、定型、煮制、冷却到速冻、包装,一道道工序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全程严格把控,保障产品的安全与品质。
“我们永昊水产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海产品加工及销售,将丁鱼、金线鱼、铜盘鱼等新鲜海鱼加工为鱼丸、鱼饼等鱼糜制品,有上百个单品,我们创新研发,迎合市场需求,年产品及原料加工达15000吨。”该公司销售总监冯浩攀称,“开渔后,是我们公司生产旺季,加工厂离闸坡码头仅200米,我们用较快速度生产加工,保障原料更新鲜,品质更好。”
永昊水产有限公司高峰期每天可收购上百吨新鲜鱼货,到次年5月休渔期前,都需要大量资金采购原料。中行在流动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们更新优化生产车间,保障客户订单交付,用金融的速度与温度护航企业转型,抢抓发展机遇,助力永昊水产走出一条逆势突破的水产加工企业新路子。
为破解渔民渔企融资难的困境,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聚焦海洋渔业产业链多个环节,通过“场景+授信”模式创新推出“海洋牧场贷”“渔船贷”“海洋渔业贷”,精准支持渔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7月末,海洋牧场领域贷款余额超54亿元。中国银行阳江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主任胡金泉说:“我们深入渔港码头、养殖场、加工车间,面对面了解企业金融需求并提供定制服务,帮助渔民增收、企业增效。”
在金融的赋能下,广东沿海多地海鲜产业正循着海洋渔业蓝图破浪前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以金融力量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深化金融与海洋渔业的协同联动,助力海洋渔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杜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