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佛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佛山市心理卫生协会联合主办的“心育启航 医教融合——佛山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跟岗学习活动”落幕。此次活动分7期,每期5天时间。参与跟岗的心理老师,平均每人观摩门诊(一天)病例50例、病房病例70例、各种团体治疗5个。本次活动是三方在“医教融合”模式下的创新实践,旨在通过系统性、实战化的培训,提升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干预能力,进一步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从‘教育思维’模式切换到‘医疗思维’模式,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医生的工作思路,心理健康的全方位治疗过程。医生问诊的思路对于我们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对来访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刘明翔老师说。
本次跟岗学习活动历时七周,覆盖全市35所中小学心理教师。学员深入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佛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青少年心动力工坊、佛山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等一线,通过观摩门诊、参与病例讨论、学习评估技术及治疗方案设计等方式,零距离接触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与干预流程。同时,医院专家团队围绕“校园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危机干预流程优化”“家校沟通策略”等主题开展小组指导,将临床经验转化为教育场景的可操作性方案。
佛山市教育局德体卫艺科科长孙建群指出,此次活动是“医教协同”机制的一次深度探索:“通过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撑,心理教师能从‘预防-识别-干预-转介’全链条提升效能,最终受益的是学生。”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徐彩霞表示,医院将充分发挥精神卫生领域专业优势,与教育系统共建“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医校联合督导机制”,为教师提供临床案例观摩、危机干预实操等培训支持。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佛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李晓玲表示,医院将持续开放临床资源,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关口前移,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佛山市心理卫生协会则承担了桥梁角色,整合学术与实务资源,助力标准化流程建设。
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佛山市此次“医教融合”尝试具有先行意义。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个体能力,更初步形成了“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学校落实前端干预、协会促进交流共建”的三方协作模式。下一步,佛山市计划将跟岗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并推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库和绿色转诊通道,全面优化校园心理健康生态。
此次“心育启航”活动是佛山市构建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医教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佛山经验”。(记者 董非 通讯员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