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广州南沙的各大水产市场已洋溢起节日的忙碌气氛。清晨微亮,市场里已人头攒动,许多市民细心挑选鲜活的水产,只为在那晚的团圆宴上,献上一口难忘的“南沙鲜”。
坐落于珠江入海口的南沙,凭借三江汇流、咸淡水交融的独特地理优势,孕育出了风味别具一格的水产资源。这里水体咸度常年保持在2‰—15‰之间,潮起潮落间自然天成,是优质水产品的理想养殖区。当前,南沙水产养殖面积约9万亩,拥有连片1000亩以上的池塘3万多亩,渔业年产值近50亿元。近年来,南沙持续推进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之一。
目前,南沙拥有现代渔业产业园和30余家青蟹科研、养殖、销售相关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南沙水产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向全球,在这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时节,为餐桌增添了一抹浓郁的岭南风味。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在广州地铁1号线公园前主题通道1、1号线东山口站厅包柱、12号线二沙岛自组站厅包柱上均可以看到南沙水产的广告,覆盖1120万客流量。
“食在广州,鲜看南沙”。南沙水产中以青蟹、鳗鱼和小虎麻虾最为闻名。
南沙青蟹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以“壳薄、肉嫩、味美”著称。蟹肉洁白细腻,蟹膏橙黄丰腴,成熟雌蟹更可孕育“蟹中极品”黄油蟹——往往需数百甚至上千只雌蟹中才得一只,是中秋时节馈赠佳品。
作为首批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之一,南沙青蟹历来都是中秋家宴的“硬通货”,在粤港澳市场中尤为紧俏。目前全区青蟹养殖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近4000吨,总产值约15亿元,约占南沙渔业总产值四分之一。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至国外,逐步打入全球市场。如今南沙每年可稳定供应优质蟹苗超1000万只。
南沙鳗鱼肉质鲜嫩味清奇,入口软滑甘香四溢,营养富集价值高。炭烤南沙鳗鱼是一道令人难忘的佳肴。酱汁甜咸交织,深浸肌理;表皮在炭火舔舐下渐成琥珀,焦香微脆,内里却柔嫩似凝脂,入口瞬间脂香爆浆,鳗肉酥糯不散,余韵悠长如诗。
南沙鳗鱼的成功养殖得益于南沙优质的水域环境。这里咸淡水交汇,水质优良,水温适宜,为鳗鱼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黄阁小虎麻虾同样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虾身小、弧匀称,壳薄透亮呈棕黄,煮熟后的麻虾尾肢向腹部弯曲,红润油亮,肉鲜甜爽脆、韧实弹,蛋白质含量高。
其主产于黄阁镇小虎岛周边水域,得益于独特的咸淡水环境,麻虾风味物质积累丰富,被誉为“水中珍品”,是中秋家宴白灼、清蒸的上佳之选。
如今,南沙水产已成为美食之都广州的一张靓丽名片,从这里出发,鲜味传遍四方、跨越山海,走向世界餐桌。
在这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时节,南沙的青蟹、鲜鲩、麻虾和鳗鱼,不仅连接着家人的情感,更成为向世界展示岭南风味的重要使者。让我们共赴南沙之约,在蟹膏的丰腴、虾肉的弹牙、鱼肉的清甜中,品味大湾区最鲜活的乡愁,感受这份来自南沙的中秋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