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丨佛山制造“三重奏”:听传统、新兴与未来产业交响-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10/29 14:58:35
来源: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佛山制造“三重奏”:听传统、新兴与未来产业交响

字体:

  新华网广州10月29日电(黄玫 陈雪莹 伍嘉炜)这里,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数智技术让陶瓷、家电等产业焕发新生;这里,新兴产业“聚链成势”,智能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里,未来产业“蓄势成长”,氢能、新型储能等前沿领域精准落子……佛山,这座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正在上演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数字化,佛山制造业在一轮又一轮技术改造中迭代升级,实现了由“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的转变,奠定了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的底蕴。未来,佛山将以“三箭齐发”的坚定姿态,加快催生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

  迸发新动能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佛山有着千年制陶历史。近年来,佛山陶瓷业积极主动转型升级,已从过去的“高污染、高能耗”印象中蜕变,迈向更低碳、更智能的发展方向。

  走进新明珠集团的5G智能工厂,现代工业的气息扑面而来。在5G数智化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室,生产全流程数据在屏幕上实时更新;自动化产线上,AI视觉质检系统精准捕捉着瓷砖的瑕疵,准确率稳定在98%以上;厂房屋顶上,近17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设备将清洁能源输送到生产线上……

  “‘质的提升’正成为新引擎。”新明珠集团董事长叶德林认为,集团的转型升级,旨在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新明珠数字化工厂二期项目已在加紧建设中,将为陶瓷行业转型升级探索更前沿的方向。

新明珠5G智能工厂。新华网发(企业供图)

  从依赖规模扩张的“体力”竞争,转向依靠技术与数据的“脑力”竞争,以陶瓷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是佛山制造业焕新的生动缩影;而在底蕴同样深厚的家电行业,一场同样深刻的变革正掀起澎湃浪潮。

  在广东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里,平均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这里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9万台。

  “美的不再是传统的家电制造商,正向高科技企业转型。”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介绍,美的将利用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经验和积累,一方面积极推进“家电机器人化”,将人机交互、机械臂等技术应用到家电产品;另一方面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推进核心零部件和整机研发,同时深挖落地应用场景。

  构筑新优势 新兴产业“聚链成势”

  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浪潮,不仅重塑着企业自身,更如同一个强大的“产业磁石”,催生并吸引着新的产业生态落地生根。以美的集团为代表的转型升级,直接带动了机器人这一新兴产业的集聚与勃兴。

  在佛山顺德北滘,一座机器人智造城已拔地而起。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总经理李凯介绍,园区已吸引超过190家企业入驻,以机器人为链主,汇聚了从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制造到系统集成的企业,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生态。

  “入驻园区后,显著的变化是能在园区内找到产业链配套企业,减少了外部协调和物流成本,提升了合作效率。” 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院长陈新表示,佛山产业集群为企业带来了创新动力,企业将通过链式协同、技术攻坚与场景深耕,力争在更多新领域实现突破。

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新华网发(企业供图)

  俯瞰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其布局恰似一艘蓄势待发的龙舟,如今智造城二期建设火热进行中。二期瞄准未来产业,招引“人形机器人”和“AI科技应用”等领域创新企业,配套建设智能物流供应链载体,为企业提供立体共享的供应链服务。

  从“一家企业”的转型升级,到“一座产业城”的拔节生长;从“龙头引领”的星火燎原,到“集群共进”的浩荡声势——佛山正以“链主”企业为引擎,通过产业链的物理集聚催生出新的化学聚变,让创新与制造深度融合,如在制造业生产环节,数字化系统成为工厂的“智能大脑”;在物流领域,机器人保障着运输稳定;在家居行业,AI技术实现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跨越……

  打造新引擎 未来产业“能源先行”

  当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聚链成势”的同时,佛山已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在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为未来产业积蓄力量。

  “布局未来产业,是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一个重要举措。”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朱小建表示,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佛山开拓绿色、智慧能源装备新赛道,推动新型储能、氢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逐步构建起具有佛山特色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的仙湖实验室,一场关于能源未来的实验在运转,这里是电-氢-氨融合微电网综合能源示范工程的现场:当阳光充足时,高效钙钛矿光伏设备将电能供给园区;富余的电力则驱动PEM电解槽,将水分解为绿色的氢气。当需要稳定电力时,氨氢复合内燃机又能将氨能转化为电能。

  佛山的氢能蓝图远不止于技术。自2009年引进第一家氢能企业以来,佛山已经集聚企业机构超180家,实现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布局。如今,全市累计投入应用氢能源汽车超1850辆,覆盖公交、物流乃至公务出行。

佛山加氢站。新华网发(李仁生 摄)

  发展氢能产业的同时,另一场能源变革也在这片热土上悄然进行。佛山正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集群——规划近1.9万亩的富湾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已集聚了125家产业链企业;上海电气投资40亿元的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哈尔滨电气集团的战略合作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为产业注入动力。

  工厂车间里,机器人与人协作共舞;能源网络里,光电、绿氢与电网智慧互动……朝着“三箭齐发”方向,佛山传统产业夯实基底,新兴产业构筑支柱,未来产业描绘蓝图,这三者相互滋养、协同共进,一个更具韧性、更智能、更绿色的新佛山画卷正徐徐展开。

【纠错】 【责任编辑:关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