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按照广东省数字农业‘三个创建、八个培育’的工作部署,以‘八破八立’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大数据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率先在农业大数据建设管理上破题开局,探索建设数字农业新高地。”近日,2022年广东数字农业“三创建 八培育”经验交流暨专题培训大会上,广东佛山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一破思想观念束缚,立足数字农业发展新形势,主动融入、勇于引领数字农业发展新潮流。2021年底,“数字佛山”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出台,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以及佛山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发展规划都对加快数字农业发展作出了重点部署。通过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融合应用的新局面基本形成。
二破基础设施短板,立足数字农业新基建大需求,逐步推进农业农村互联互通。近年来,佛山在城乡数字信息新基建方面持续发力,新型基础设施贯通到底。加快推进千兆光网、5G网络以及云计算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首批开通5G的城市,实现村村通光纤。
三破产业链条卡点,立足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水产、花卉等重点产业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佛山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先行先试,精准打通农业产业链中的堵点和卡点。比如种植业方面,碧桂园集团建设的万亩无人农场,可实现无人驾驶农机“耕种管收运”全过程田间作业。同时,佛山市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机遇,成立佛山市预制菜产业联盟,不断拓展预制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
四破监管执法盲区,立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推进互联网+农产品溯源和执法监管。早在2013年,佛山市已启动水产品标识溯源数据中心建设,对水产品流通实行标识准入管理,成为实现全市水品标识溯源的地市。近年来,在统一使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佛山推动市场监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的监管平台数据对接和共享,进一步强化了农产品全流程溯源管理。
五破传统管理模式,立足智慧乡村建设,切实提高乡村智能化数字化治理水平。佛山通过已经建成了禅城区“乡村大脑”、南海区“智慧三农”管理中心等区级数字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
六破人才流动藩篱,立足培育新平台新载体新业态,汇聚数字农业高素质人才。数字农业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随着科技与传统农业的深化融合,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近年来,佛山市落地建设了碧桂园广东数字农业示范园等一批数字农业项目,其中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40岁以下的人,成为新生代的“数字农民”。
七破数据信息壁垒,立足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建设三农大数据中心,创新政府数字治理模式。佛山市于2021年11月印发了数字政府市域治理“一网统管”试点实施方案,以“城市大脑”“佛治慧”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流程闭环的数字化治理模式。目前,佛山市级一网统管平台已搭建好底座,并开始21个部门的专题设计。
八破体制机制障碍,立足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市和数字农业先行示范市,营造数字农业发展良好制度环境。数字农业是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佛山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成立了全市加快数字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数字化全市一盘棋组织领导机制。
接下来,佛山将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和支持下,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动佛山市数字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余晓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