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读懂中国”研讨会“国际抗疫合作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12月3日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广州之夜举行。晚会现场放置了读懂中国logo和广州塔冰雕。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可持续的,是互惠共赢的。”12月3日,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继续举行,在多场主旨演讲、平行研讨会和配套活动中,专家学者热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实践,高度认同中国积极促进交流合作,为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使老挝迈入了铁路运输时代,“一带一路”倡议让“天堑”变“通途”。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也成为与会嘉宾的关注焦点。
“中国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创新,既关注人类生产与地球生态平衡的问题,也关注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增长的问题,这事关中国自身发展的能力,以及塑造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表示,绿色创新发展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和道义支撑。
在杨洁勉看来,通过创新技术和产品国际分享奠定生产力基础,以标准协同规制投资行为提升协同能力,以重大项目引领区域实践与技术合作,是中国致力于“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发展的3条实践路径,这将成为解决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继续往上走、往前走所需要突破的国际政治、国际产业链甚至国际科技瓶颈等问题的重要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丁一凡同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成为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丁一凡及其团队通过调研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的基础设施项目,能迅速推动当地城市化进程。“要致富先修路,这在全世界都通用”。
“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国际支付能力,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园实际上是保证了他们的外汇收入。”丁一凡总结道,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还是工业园,都能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迅速提高自身制造业产能,并支付各种债务。“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可持续的,是互惠共赢的”。
探讨中国方案,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共赢
在多个平行研讨会上,“共赢”成为关键词。不少与会嘉宾认为,在多个领域,互利共赢开放的中国方案正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近年来,中国与新加坡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在广东,2010年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中新两国又一跨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新加坡驻华大使吕德耀对此印象深刻。
“新加坡与其他东盟成员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支持者,东盟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相辅相成。”吕德耀说,自2020年以来,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和东盟是紧密的共生经济伙伴关系。近期中国和东盟也将该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吕德耀认为,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朝着高质量增长方向发展,其中,继续保持开放、善用外资、引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措施都将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
英国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马丁·雅克通过视频参会时说,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至关重要。
开放是中华文明基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AGC集团中国总代表上田敏裕在研讨会上讲述了“一个外企经营者眼中的中国现代化”。在他看来,中国是世界少有的集“工厂、市场、创新中心”于一身的国家,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中国正向创新型国家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AGC在中国的投资不断扩大。”上田敏裕表示,AGC伴随并见证中国的发展,未来也将继续扎根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工厂,全球最大的高端消费者市场,还有中国的创新,未来肯定会为全球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上田敏裕说,从产业发展、消费市场到创新的不断加强,中国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彰显中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世纪第二个10年,全球大势的一项最新最重大发展,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正鲜明提到世界面前。”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和平崛起的历史要求,同时又包含美西方在内的发达国家再发展的要求,具有全球包容性和高远前瞻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的、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崛起之路;乃是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殖民掠夺和战争侵略的和平崛起之路;乃是一条将引领14亿至15亿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并同世界各国结成利益汇合点及利益共同体的和平崛起之路。”郑必坚说。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然面临严峻态势,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积极开展合作生产,彰显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中国的疫苗已经做到供应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是国药就为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供应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国药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杨晓明建议,要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渠道下建立全球和地区的物资储备中心,提高全球的监测和预警应急反应能力。
中国正张开双臂拥抱世界,读懂中国,更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的决心。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关系如何才能朝着健康和稳定的方向发展?“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西方的人士并不完全适应。”中美合作基金会主席约翰·米勒·怀特表示,美国和中国都无法赢得零和博弈,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因此,我们要跨越零和博弈,避免发生冲突。”
如何协调两个最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老的中美关系学派是西方的思维,已经不适应当下时代的需要。2009年,我们就创建中美关系新学派,提出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是可以而且必须保持互惠协作的。”米勒·怀特说。中美关系新学派认为,“实力即正义”等理念必须被互利互惠、协作平衡的总体战略替代。
记者 柳时强 郭苏莹 谭超
本版摄影:记者 符超军 梁钜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