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教授”的小目标:和学生一起迭代|硬科技人才培养启示录
2021-12-31 14:28:34 来源: 央广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很多企业不愿意用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上是我们教育出了问题!”20多年在产业界的工作经历,让王承宁对现行教育的“痛点”深有感触。

  敢言也敢于自嘲,迭代先从自身开始。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干过研发、做过市场,踏入教育这一行,多少带着一些机缘巧合。

  但或许正是因为经历不同,视角不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产学研多领域的跨界,让王承宁成了学生眼中“不太一样”的老师。

  硬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学科交叉融合、项目制学习等模式下,对老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课题?又该以何种姿态适应这种变化?

  《硬科技人才培养启示录》第三期,让我们走近一位“半路出家”的“硬核”教授。

  王承宁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专访

  未来的“产品”

  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为909万人,是过去10年的峰值。也是在这一年,国内教育领域的改革措施密集出炉:“双减”政策大幅推进、职业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出炉……

  对于科技创新,对于教育改革,王承宁越来越感受到,那些短平快、拿来主义的方法已经走到了尽头,接下来所面临的“深水区”,需要自行趟出一条路。

  “如果把学生比作大学的‘产品’,那产品的‘用户’就是用人单位。你的‘产品’人家不要,那就是‘产品’出了问题,我们就得改进制作的流程。”

  从世界上最大的模拟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转行成为一名全职教师,王承宁的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应这个全新时代的“产品”,而与之对应的,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你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引导他进入轨道。最关键的是,必须要让学生产生自驱力,让他愿意花时间去打磨他自己这个‘产品’。”

  在他看来,许多创新者的成长路径就是好奇心的驱使,从童年时期的创造性玩耍,到青少年时期的激情,再到成年时的觉悟。要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产品”,这也是他想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的理念。

  “我会告诉学生,要从以前的舒适区跳出来。你学完以后,要有更大的能力去面对创业的挑战,我不在乎你考试的成绩,但是我在乎你学习知识的过程和由知识驱动的结果。”

  深圳科创学院学生在交流课程项目

  “迭代”的不只是课程

  由于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知识的“保质期”变得更加短暂,难免让工科教育陷入一个疲于奔命的怪圈。

  “硬科技人才的培养或者说新工科教育,最关键在于实践。我们如今整个课程体系都是设计好的,但在实施的时候,必须要有迭代,不能假设所有设想都能达到你的预期。”

  “迭代”,是一种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对王承宁来说,“迭代”也是他在半导体行业里打交道最多的词语之一。

  “我们第一个月课程上完,就有一次‘迭代’,针对学生、老师的状况进行调整;接下来四周,再有一个调整,希望调整之后,能跟我们的预想更接近。”

  搭建这一套新工科教育体系对于王承宁就像是一次创业:没有什么捷径,必须经历从创意到样本再到实践的多次迭代。

  “老师也需要‘迭代’,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课前要准备很多东西,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过程中随着项目的推进,你要跟着同学的进度走,有时需要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最后,考核要做到公平,在项目制学习中可能每个同学交的作业都不一样,你如何评价?”

  王承宁认为,课程最核心的“迭代”就是如何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从问题出发,通过多学科、多技术的交叉融合,老师与学生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了兴趣以后,学生就会尝试往下走,过程中会克服很多困难,继而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这就是这种教学模式下课程的意义。”

  众人的“愿景”

  学生眼中的王承宁,是位“经历丰富”“双商在线”的老师,而这些特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曾经走过的路。

  在德州仪器(TI)一干就是17年(其中10年在TI美国达拉斯总部),从芯片研发到系统工程师,从产品经理到“一只脚”迈入教育圈。

王承宁

  相比于和技术、市场打交道,眼下他的主要工作则是和“人”相处—— 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老师,还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培养硬科技人才、以创业为导向成为了共同的蓝图。

  “讲到创业的话,那必不可少的就是跟产业结合。配套的供应链体系、优质的上下游企业、丰富的客户资源……这些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优势。”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正努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王承宁认为,这就需要培养更多的年轻工程师、创业者和领军人物。

  “我觉得做教育更有激情和热情。坦白讲,自己年纪也大了,看到下一代面临很多的困惑,在职业生涯刚刚起步阶段就面临很多挑战,希望可以帮助他们,这些问题、困惑、挑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

  在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XbotPark机器人部落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的引荐下,王承宁加入到深圳科创学院,亲身参与硬科技人才的培养中,下一步也将兼职参与未来技术学院优秀学生的项目辅导。

  “我们现在就是在先行先试,不能保证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的,但是至少会在人才培养领域里做一些尝试,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试出最好的结果,这个是我们的愿景。”

  谈到愿景,王承宁对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的未来技术学院也充满期待。“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凭着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技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然后引领一个行业。”

  【后记】

  褪去老师的身份,生活中的王承宁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对坚持跑步的人来说,没有“容易”二字;而在教育改革的这条赛道上,幸运的是,有不少人与他“携伴而行”。

  深圳科创学院探索了一种可能,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学子们打开了一道门,一道通往硬科技创业之路的门;而对于高考后即将踏入高校的更年轻的学生来说,未来技术学院也在探索一种可能。

  依托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职业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四年制的学科交叉融合、项目制学习,学生们在校期间将收获什么?职业本科教育与产业前沿如何衔接得更紧密?

  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王雪薇 张胜强)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庆招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661128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