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7月29日,笔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林强团队在海龙目鱼类资源与分类领域取得研究新进展,研究团队基于近岸海龙目鱼类资源调查和系统分类研究,在我国南海和东海近岸海域报道了2个海蛾鱼新物种,分别命名为南海海蛾鱼和中华海蛾鱼。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动物分类学》和《动物学研究》杂志上。
海蛾鱼是一类小型底栖的海洋硬骨鱼类,隶属于海龙目,海蛾鱼科,广泛分布于从南非到夏威夷的印度洋—太平洋温带和热带近岸海域。研究团队通过对样本的形态和遗传学信息的综合分析,在福建厦门、广东阳江和广西北海海域确认2个新的海蛾鱼物种。其中,中华海蛾鱼模式产地(模式产地是指对物种定名时用来定名的原始标本产地)为福建厦门近海,其原本一直被认为是飞海蛾鱼;南海海蛾鱼模式产地为广东阳江近海,其长期以来被认作短尾海蛾鱼。新增的2个海蛾鱼新物种正模及副模标本目前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全球海蛾鱼科鱼类自此从6种增加至8种,其中我国近海共分布有5种。
专家表示,本研究结果增进了人类对于海蛾鱼科物种资源的认知,同时也为我国近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记者/卞德龙 通讯员/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