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3月31日电(陈雪莹)过去一段时间,受思想观念、收入待遇等因素影响,上技校并非大多中国学生的第一选择。近年来,随着中国振兴实体经济的步伐加快,职业教育更受重视。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技工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3月30日至31日,“民办技工学校校长研讨会”在广东广州召开。来自全国110多所民办技工学校董事长、校长共200余人交流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蔺琪主持。新华网发
创新赋能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致辞表示,民办技工院校发展要坚持职普融通,坚持技工教育本色,要处理好市场机制和规范管理之间的关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将为民办学校与行业、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
近年来,广州积极支持技工教育发展。目前全市民办技工院校共有17所,开设专业85个,每年向社会输送中高级技能人才近5万人。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何士林表示,广州市民办技工院校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普通技工院校为基础,公办与民办齐头并进,专业齐全,层次结构合理,学制教育与社会培训双能驱动的技工教育模式。
学生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比赛现场。新华网发(广州城建技工学校供图)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赋能成为技工教育发展的趋势。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认为,数字化浪潮正在呼唤着技工学校要进一步加快“转型”中的创新,一是加快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的机制创新,二是加快数字赋能的机制创新,三是加快产业融通和场景应用的模式创新,四是加快数字经济的人才创新,五是加快数据要素聚集的环境创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做了题为“数字经济视野下技工学校转型发展”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民办技工教育要有大局意识、大视野推动数字化专业建设以及传统专业数字化升级,已经成为当前技工教育的重点工作。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福民强国’,给学生送去幸福,给国家送去强国的力量。”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王佐书认为,民办学校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在学校办学中要与时俱进,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企合作 多元办学探索新格局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工院校管理处处长王飞认为,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技能导向的实用制度,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希望技工学校主动担当作为,为技工教育发展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自2005年起,我国中职学生资助制度逐步建立,主要包括助学金、免学费、奖学金三个项目。2022年,有62万余名学生享受中职教育助学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技工教育服务处处长张宗辉表示,国家资助制度将持续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入读技工院校,提供资金支持。期待校长们抓住“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机遇,办学育才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比赛现场。新华网发(广州城建技工学校供图)
在经验交流环节,中国职协技校委员会副主任、杭州技师学院院长邵伟军代表公办技校做报告,分享学院校企合作等实践经验。他建议,民办技工学校办学要强化内涵品牌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民办教师培养体系建设、研究专业与投入机制、错位抱团发展等。
2019年,广州城建技工学校陈君辉、李俊鸿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冠军,这是民办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生动实践。
在广州城建技工学校校长叶忠看来,学校获得世赛金牌,离不开校企合作办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等因素。学校还将落实多元办学,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技能评价、就业创业服务等工作,持续提高学校的社会贡献度。
迎难而上,抓住机遇。从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出发,民办技工教育展现一系列新律动。在多位参会专家看来,民办技工教育需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政策牵引,拓深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能力和专业建设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