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拍队”整装待发。
徐建昌
伍国新(左)和徐建昌在操控无人机
在广州有这样一群老人,4K摄像机、无人机和运动相机是他们的出行标配,七旬的他们背着这三样宝贝翻山越岭拍摄美景。
73岁的伍国新老人说,2021年,他的无人机官方大数据记载:“这一年,你一共飞行2193分钟,超越全球98.9%的飞友,起飞220次,里程59公里,无人机界‘头号玩家’的称号实至名归!”
除了沉迷无人机拍摄,伍国新和他的“老伙伴”们还帮学校校庆搞过直播,老人们头戴耳机、实时监控多个屏幕、甚至自导自演微电影……这份对摄影的热爱让他们“老当益壮”。
七旬老人“强强联手” “情景再现”拍出佳作
今年73岁的伍国新和70岁的徐建昌都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两人都是当年下乡赴海南农垦的知青,然而徐建昌第一次见到伍国新却是在电视上:五年前,徐建昌乘公交车的时候在车载移动电视上看到一档节目,播的正是伍国新拍摄的在西班牙旅游的视频。当时徐建昌就动心了:这帮同龄人不错,出去玩了还自己拍摄、剪片子,很有意思。
2017年,徐建昌先后报读广州市老干部大学和越秀区老干大学的影像艺术班,在相关活动中一眼就认出了“学长”伍国新。两人接触后才得知,竟然还同是支边时的兵团战友,从此他们一拍即合,经常相约外出拍摄,合作拍出了不少好片子,随后还与摄影爱好者陈婉彝合作。
2019年,广州图书馆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影像行动力训练营“共和国建设者口述实录”导师团队共同举办了“影像广州七十年”口述历史主题培训工作坊,力图通过普通广州人口述个人小历史,窥见国家发展的大历史。由伍国新、徐建昌和陈婉彝等人共同拍摄制作的《伍国新的影像梦》成为最终的五件优秀作品之一。
伍国新对影像的执着源于小学一年级,在一次图画作业中,老师表扬他的作品“全班最佳”,并把自己的素描作品作为奖品奖给了伍国新。从那以后,伍国新加入班里的幻灯小组,用手电筒和玻璃片为邻居小伙伴们放幻灯片,成为那个年代里最大的乐趣。
《伍国新的影像梦》由伍国新本人出镜,徐建昌、陈婉彝等共同拍摄、剪辑,除了“口述”的方式,他们甚至还用了“情景再现”以及用老电影等素材的穿插。这次拍摄和获奖经历,让这些“叔叔阿姨”辈的拍摄发烧友们享受到了视频创作的快乐。去年开始,这群广州老人的“无人机航拍队”更是持续发力,伍国新的视频号更是斩获67万次以上的点击量,这份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一年“放飞”220余次 无人机让他们成“网红”
2014年退休后,伍国新游历了30多个国家,疫情发生后他不便出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2021年伍国新也走过了25个国内城市,总共拍摄了40个作品在其视频号上发表,他的无人机共“放飞”了220余次。在使用无人机拍摄视频的队伍里,伍国新一点也不孤单,同为视频发烧友的徐建昌和陈婉彝都比他早两年“入门”。
“除了在我们到不了的高处拍全景,无人机还可以帮我们拍摄到很多独特角度的视频。”为了使用无人机拍摄,73岁的伍国新常常要翻山越岭,然而在他心目中,无人机仿佛成了自己的一对翅膀。“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就觉得幸福愉悦。”在青川交界海拔4500米的莲宝叶则景区,他曾操控无人机冲上了5000米的高度;而他和徐建昌在2021年搭档完成的“广州珠江上首座人行景观桥桥身吊拱顺利合龙”视频更是热度不减,获得了24万点击量,让这两位七旬大叔一跃成为“网红”。
谈起创作过程,伍国新说:“海心桥还在建设时,我心想它肯定会是广州的新地标,等桥身合龙的时候一定要去拍现场。”但合龙当天,伍国新刚好痛风发作,他赶紧打电话给徐建昌进行了分工:徐建昌拍好现场后将素材送到伍国新家,伍国新立刻把这一素材剪辑补充进去发布,第一时间让更多网友知道了海心桥。
为拍海心桥他打车追新闻
跟团出游帮老友拖延时间
第一次使用无人机的人,最担心的就是‘它会不会掉下来?’我说‘放心,你的手一放开,它就悬在半空了。’大家试了之后都新奇又开心,看到大家开心,我自己也很开心。”使用无人机3年多,徐建昌已经教会了很多人操控无人机。
这个“广州珠江上首座人行景观桥桥身吊拱顺利合龙”的视频由伍国新和徐建昌合力完成,徐建昌回忆,当时他接到伍国新的“指令”后立刻打车出发。“时间很紧,我必须在海心桥桥身合龙之前赶到现场,那种心情和你们记者报道新闻是一样的。”
徐建昌表示,无人机带给他的还有看到别人沉浸其中的快乐。“我们年纪大了,出游更多是跟团。然而跟团游往往不能自己掌握时间,对于我们需要拍摄的人来说是个难题。”慢慢地,伍国新和徐建昌摸索出一套好办法:每次到达参观区后,伍国新迅速带着无人机和其他设备去景区拍摄,徐建昌则尽量提前回到集合点,教同车的旅客及导游、司机体验无人机操作和拍摄乐趣,并帮他们拍摄视频。“这样大家都开开心心的,不会因为伍国新还没回来而埋怨。
平时因带娃难免缺席
周末忙出门拍微电影
“我们无人机小组的成员并不固定,是自由、弹性的。实际上,老年人参与业余爱好的时间,常常会因为家庭事务而无法保障,尤其是女同学们,一涉及要带孙子孙女,马上就会很坚决地撤退啦。”伍国新口中的“女同学”,是和他、徐建昌一起导演、拍摄《伍国新的影像梦》的陈婉彝老人。今年63岁的陈婉彝已经有了3年无人机拍摄和剪辑的经验,接到记者电话时,她正为第二天到郊外拍摄而忙碌地准备着。
“我刚升级为奶奶,周一到周五要帮儿子带孩子,所以周末的时间太宝贵了,我一般都和朋友们约着去拍摄。”这已经不是她和朋友们第一次“自拍、自导、自演、自己做后期”制作微电影了,像她在自己视频号里呈现的海心桥片段,就是讲述她和几位好友“奇遇”的微电影。而几位老人都不闲着,把在家休息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坐在电脑前忙着学剪片子。
对伍国新来说,退休后能用大把时间拍摄、剪辑视频,他觉得自己“简直像老鼠掉进米缸里一样幸福”。“我从小就热爱视觉艺术,就拿令很多人感到困难的视频剪辑软件来说,我对着电脑不用看说明,一打开往往很快就知道怎么用了。我觉得自己是为这个而生的。”徐建昌则觉得,拍摄、剪辑片子让他感觉很投入,生活很充实。
“我们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和深度。比如在有些人的眼里,花卉可能提不起兴趣,但在另一些人的眼里,花卉可以是千姿百态、风姿绰约的,各有各的美。人生也是这样,晚年生活如何度过,其实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态。”陈婉彝电话里告诉记者,“闺女,有空再聊吧,我要赶着去拍微电影了!”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