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11时06分,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22颗卫星成功发射,创造我国航天“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标志着文昌航天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这次发射,是长征八号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也是今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商业航天“首战”。
模块化设计成新方向
长八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主力中型运载火箭,于2020年12月成功首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4.5吨的能力空白,可以承担80%以上的中低轨发射任务。长八遥二火箭此次发射,是新一代运载火箭2022年的首次飞行,也是长八型号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八号火箭副主任设计师陈晓飞介绍,与遥一火箭相比,长八遥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两个助推器,从两级半构型变成了两级串联构型。自成功首飞到遥二火箭完成总装总测、具备出厂条件,研制团队仅用了1年时间,这就要归功于火箭所采用的模块化、组合化设计思路。
早在研制伊始,设计人员就充分兼顾了火箭不带助推器的状态,并纳入遥一火箭的考核包络中。因此,遥二火箭无需进行大规模更改,只需针对载荷、飞行轨道进行适应性调整,就能高效地满足任务要求。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研制团队为了搭起中国航天更广阔的舞台,将进一步挖潜运载火箭能力,构建完善的运载火箭型谱作为团队追求的新目标。研制团队从我国现有的火箭模块中,通过几百种搭配,不断创新研制思路和方案,最终提出了现在的构型。
其中一颗星来自广东韶关
一箭发射22颗卫星,这创造了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一次要将这么多卫星安全顺利送达目的地,首先要解决“乘客”们在整流罩内的布局问题。研制人员充分梳理卫星的结构形式、任务需求,创新设计了一款“三层式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间内,为每颗卫星安排了舒适的“座位”,并且能够保证卫星不同方向的分离安全。
“本次任务一共需完成22星分离,共计完成12次分离动作,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可以说星箭分离中长八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最终22颗星的释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段保成说。
此次发射的22颗星中,“韶关一号”(“吉林一号”高分03D15星)是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与韶关市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新一代高分辨遥感卫星。通过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高度集成电子学系统、高分辨率超轻量化低成本相机等创新技术,可获取分辨率优于0.75m、幅宽大于17km的静态推扫影像,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重量、高分辨的特点。
“韶关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将助力推进卫星遥感应用及产业化在韶发展。针对韶关市以及粤北地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监测、城市管理、防灾减灾、农业农村及水利设施监测应急响应、地理信息等重要需求,长光卫星发挥自身在卫星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优势,充分利用好“韶关一号”和“吉林一号”卫星工程的成果,促进国产卫星更好地服务韶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刘志春说,这对韶关的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发展、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而言是重大利好。
韶关自然资源部门对高分辨率影像同样有巨大需求。韶关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锦华介绍,日常在国土资源的调查和监测、规划管理、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执法监督等方面均需要用到影像图。“在没有卫星遥感影像前,我们应用的图纸多为航拍或人工测绘形成,效率和实时性较差。”杨锦华说。
韶关市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欧春才介绍,遥感监测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清查中实物量调查所依赖的重要手段,可弥补土地、林业、水利、矿产等部门在自然资源监管中力量薄弱的问题。
共享发射有望常态化
长八遥二火箭同时还是一发“共享火箭”,其搭载发射的22颗卫星,分别来自7家研制单位。所谓“一箭多星”,即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多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技术。与传统的单星发射相比,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火箭运载能力,提高发射效率,降低发射成本。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如此介绍这种全新的共享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拼车’方案,为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发射服务,门槛大大降低了。”
共享发射需对接多家用户单位,会使协调工作成倍增加。面对研制过程中用户迭代更新、方案反复等困难,研制团队持续开展方案调整、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最终促成了本次任务的实施。有了这次长八遥二火箭的成功探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计划推进共享发射的常态化。
曾经,2015年,我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首飞任务中,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当时我国“一箭多星”纪录。此次长征八号遥二火箭的成功发射压减了不少发射成本,商业应用示范效应显著。
文昌将建商业航天发射区
曾几何时,太空探索只是国家层面的专属竞技领域。如今,在中国商业航天的蓝海中,不仅有“国家队”那样的“巨轮”,也有众多企业竞相崛起,形成了商业航天百舸争流的全新态势,由商业驱动的新航天时代正风生水起。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迅猛,其中,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长征八号,不仅可以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还能兼顾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作为“长八母港”,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成为支撑未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建设的“重量级”成员。
作为我国唯一的滨海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独具优势、堪当重任,具有纬度低、射向宽、运载效能高、运输限制少、落区安全性好等特点,且地处海南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前沿,利于商业航天发展和国际开放合作。后续,该发射场还将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区,进行科学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发展航天文化旅游事业,持续促进商业航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在逐梦星辰大海的过程中,文昌航天发射场所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持续强化“一心两场”向“两场一心”聚合,大力运用信息化指挥决策手段,加强两场指挥所联动建设,加强两场跨域指挥能力建设,通过模式创新、流程优化、发射场改造、技术创新等途径,成功实现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改、长征八号、长征十一号等多型火箭在该中心实现首飞,综合测试发射能力不断提升,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目标前行。
南方日报记者 王诗堃 叶志强 徐勉 通讯员 桑茜 黄国畅 屠海超
策划统筹:张志超 徐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