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医生坚守养老事业24载 女儿接棒探索“医养结合”新路
2022-08-26 17:41:13 来源: 光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养老对于我妈来说,就是一种执念。她靠情怀走了24年,现在仅靠情怀走不动了,所以我回来了。”一头短发的朱玉笑着对记者说。

  这名“80后”海归,去年辞职回归珠海干起了专门“伺候老人”的活。

  但对于朱玉的选择,熟悉其家庭的人已经见怪不怪。这几乎算是一种传承:朱玉的母亲孙苏萍是国内养老业的“名人”,她在上世纪90年代就自筹资金在珠海开设了一家护理型养老院,并一直坚守至今。

  从公开资料来看,其一手创办的珠海慈安也是探索“医养结合”发展路径的团队之一。

  医养结合,是一门怎样的特殊事业?是什么力量支撑孙苏萍走过24载?朱玉的加入带来了哪些新变化?这对母女又将带领珠海慈安走向何方?在又一个重阳节到来之际,记者倾听了她们的故事。

  1997年8月1日,慈安护老中心(下称“慈安”)正式开业,并在开办初期即配备了医护团队,孙苏萍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今,慈安护老中心团队超过150人,其中医护康药社人员占比32%,照护、后勤人员占比达60%。而从1998年至今,团队坚持每个星期为护理人员举办一次培训,雷打不动。

  “队伍越稳定,老人活的时间越长,生活质量越高。”孙苏萍告诉记者,在慈安,入住10年以上的老人超过30%,5年以上的老人超过50%,“时间最长的住了19年半。”

  但另一方面,高昂的团队运营成本也成为慈安沉重的负担。

  2015年,慈安护老中心自筹资金在珠海斗门区莲洲镇开办圆梦园(斗门区莲洲镇社会福利中心),成为民政部在广东省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试点项目,致力于打造田园农庄式的生态养老休闲乐园。

  “我很喜欢这里,环境好、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比一个人待在家里强多了。”张阿姨退休前,曾是某高校化学系教授,她告诉记者,在圆梦园感觉很安心、舒心,整个团队的素质很高。

  安心的背后,是一整套标准化体系建设。

  朱玉告诉记者,探索医养结合标准化的长效模式,是慈安团队近年的努力方向。目前,慈安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标准化服务流程,涵盖了预约、初次评估、办理入住、执行照护计划、复评估、阶段性评估等各个阶段。

  “目前主要是依靠政府采购,我们也还在探索,希望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朱玉强调,医养结合是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任重而道远,“生存是我们的底线,活下来之后我们会更努力地寻求转型,让更多老年人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活得安心、安全、有尊严和快乐。”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俊豪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68112894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