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舱”外守初心
2022-08-04 08:49:5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网广州8月3日电(记者丁乐)一幢四层小楼里,每天逾百名不同病情、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这里治疗。形似潜水艇的空气加压氧舱内,最多容纳28人吸氧治疗,他们各自戴上面罩吸氧,另一头连接着供氧仪器和操控设备。楼里还有单人卧躺式加压氧舱,和小小的婴儿纯氧舱。

  这里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医院原是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移交地方管辖。

  “高压氧治疗等同于物理用药,可以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就像加压水龙头,使氧气弥散距离变远,可以供给到疾病所致的缺氧区域,以加强有氧代谢,加快组织修复。”珠江医院高压氧科副主任技师王宏隽介绍,“我们作为平台科室,辅助临床科室治疗,既能针对心肺复苏后等急危重症,也适用于各种缺氧缺血性疾病,以提高治愈率。”

图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的舱内治疗前场景。(受访者供图)

  对王宏隽和同事来说,感到自豪的是30多年来未发生医疗差错或责任安全事故,保障了患者安全。2003年荣立集体三等功。“这是我们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完美谢幕。”王宏隽说,“体制变了,但守纪律、重自觉、护人民的军人作风没变。”

  每年,这里治疗约2万余人次患者。这既有医护柔风细雨般的照顾,也有他们严谨、细致的指导和患者的积极配合。

  患者除了青壮年,还有老人、婴孩、孕妇。为缓解患者面对升压时的紧张和不适状态,医护会反复说明和演示吞咽、捏鼻鼓气等调压动作。在舱内,照明、温度、空调风速等也被调试到柔和状态,并随时有提示和询问声从广播传出。

  每次做完治疗,一楼大舱的门一开,十几位病患和医护人员走出来。“还会闷吗”“多做吞咽”……有的医护话别患者,嘘寒问暖。“氧气管在袋里,回去清洁好”“明天记得复测核酸”……有的医护推扶着坐轮椅或躺病床的患者,在大厅一同等候患者家属。

  近期,有七个月大的婴儿因患病气管被切开,每日须接受高压氧治疗。考虑到婴儿离开母亲哭闹严重,王宏隽和同事决定让妈妈抱着婴孩,一同躺进单人氧气舱,方便照料和抚慰。

  如今,令王宏隽欣慰的是,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逐步扩大,能够帮到更多患者。她介绍,从较单一的神经内外科、儿科系统疾病,相关适应证扩大到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较难愈合的问题伤口,以及骨科、胃肠外科、五官科、肿瘤科、放疗科、肛肠科等领域的疾病,并延伸到特定的保健治疗等。

  中心集结了老中青三代,创始人翁其彪年近七十岁。现有四位退役军人医护仍奋斗在临床一线。他们想培养更多高压氧医学从业人员。

  作为广东省内氧舱技术指导和从事氧舱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基地,中心已经培养高压氧医学人才约1000人。目前,有十几名各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医护正在进修。“从学校实习到毕业工作都在这里,我学到很多。”技师何益超说。“受前辈们求实创新、为民服务精神的感染,我们将传承优良作风,坚持精医济民。”

+1
【纠错】 责任编辑: 朱皓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8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