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困难留给自己 把便利留给市民
2022-02-09 09:31:32 来源: 广州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工作中的蔡少洁。

蔡少洁

  位于广州CBD的珠江新城地铁站,去年日均运客33.8万人次,客运量连续五年排行全线网第二。近日,记者跟随站长助理蔡少洁体验珠江新城站的“日与夜”。高峰期,坐镇站台“运筹帷幄”,指挥车站限流节奏。非高峰期,临盆孕妇忽然破羊水,成为她去年最惊险的20分钟。

  午夜,蔡少洁还要现场值班。去年,珠江新城站完成了历时一年多的“手术”,站厅实现“大变身”。为了把改造期“阵痛”降到最低,广州地铁选择了在最“无痛”的收车时段施工。“我们的要求就八个字——见缝插针、悄无声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便利留给市民。”

  高峰期:站台一线“督阵”发出限流指令

  工作日晚高峰18时30分,记者在珠江新城站看到,高德置地广场连接地铁站的通道上,数十米的铁马阵已经架起,安检口排起长长人龙。这只是第一道关口,过了安检口,还要第二次排队等待分批入闸。手持对讲机的站务员,一边维持秩序,随时根据指令开闸放行。

  指令来自在站台“督阵”的站长助理蔡少洁——更多时候是来自值班站长,她要眼观六路,盯着列车间隔、满载情况、候车人数,判断何时适合放行,既不让站台客流太大,也不让列车浪费宝贵运力。

  与此同时,她还要耳听八方。面前是随时上来问询的乘客,对讲机是车站同事时刻汇报的即时情况。“去妇儿医院要走哪个出口?”“五号线去火车站应该怎么走?”只要穿着制服出现在车站,乘客就会带着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每次晚高峰的两小时,大脑信息量严重“超载”,神经高度紧张,在千头万绪之间,还要冷静分析预判,发出限流调整指令。

  “客流大,压力大。”尽管已经在珠江新城站工作了九年,蔡少洁依然不敢放松。还记得2012年底刚调来珠江新城站上班,当时正值灯光节,“第一天就被汹涌的客流震撼到了”。此前,她在3号线、5号线不同车站工作了六年,第一次来到两线叠加的换乘站,“好多东西要学,客流组织和单线车站完全不同。”

  非高峰期:将临产孕妇及时送医

  非高峰期,身为珠江新城中心站站长助理,蔡少洁并没能闲下来。中低峰时段,坐地铁的人群也不同于高峰期,上班族减少,老弱病残孕群体增加,他们出状况的概率更高。小孩与家人走失、乘客突发身体不适、随身物品遗忘丢失……各种乘客求助需求随时出现。

  每天迎来送往几十万乘客,去年有哪一位让蔡少洁印象最深刻?“那应该是2021年6月9日下午,一位即将临盆的二胎妈妈。”她说。当时正在车控室值班的蔡少洁,接到同事来自站台的紧急求助:“一名怀孕40周的孕妇羊水破了,快找人过来帮忙!”

  那天,这名孕妇刚从医院产检回来,没想到半路出现临产迹象。已为人母的蔡少洁见状况紧急,立即让车控室拨打120。“当时我陪在她身边,指导她深呼吸放轻松,保持躺卧,避免羊水流失过多影响胎儿。”不到20分钟,120到场,医生进行简单检查后,便与车站工作人员一起将其送院处理。

  从一线现场回到车站控制室,蔡少洁还要负责党务、班组、考评、卫生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比如防疫工作,珠江新城站因为邻近医院,加上客流量大,对保洁消杀的要求比其他车站更高,消毒次数更多。我们要监督保洁人员,确保按照规定的浓度配备消毒药水。”

  通宵值班:“能够方便市民,是这份工作满足感的来源”

  去年,珠江新城站完成了一次历时一年多的“大变身”——车站站厅付费区“合体”以及在非付费区增建“栈道”。这是车站自2005年投入使用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造工程。

  改造前,珠江新城站站厅分布着四个独立不连通的小付费区,虽然乘客进出站方便,但随着换乘客流量的上升,站台到站台的换乘通道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增加新的路径分流乘客。数据显示,改造前的2019年,珠江新城站日均客流达40万,换乘客流近30万。

  站台空间已难以挖潜,只能在站厅“开源”。“比如国庆假期,我们要用铁马把站厅的小付费区临时连通,让乘客走上站厅换乘,减轻站台压力。”蔡少洁说。2020年4月,珠江新城站站厅改造正式启动,第一期工程先把四个小付费区合而为一,令站厅付费区面积增加约三分之一,为乘客新增站厅换乘的选项,也为车站提供更充足的客运组织空间。

  然而,第一期改造后,车站A、D口与B、C口不再连通。市民若要借道过街,需验票或者刷乘车码进站。广州地铁公布的数据显示,这段时期每天利用珠江新城站过街的乘客约5000人,车站每天安排6名员工现场引导。因此,珠江新城站改造还有第二期工程,在站厅两端新建“栈道”,把被隔断的出入口打通。

  “栈道”架设在乘客扶梯和楼梯上方,要现场浇灌水泥。“为了尽量不影响市民出行,我们再三打磨施工方案,把围蔽面积一减再减,决定全部采用夜间施工,主要在凌晨1时到4时。”蔡少洁用八个字概括施工要求:“见缝插针、悄无声息。”

  2021年7月15日,珠江新城站站厅4个出入口实现重新互通。回想那段时间,自己多次通宵值班,在现场做“监工”,蔡少洁说:“能够方便市民,虽然累但是很值得,这也是我做这份工作的满足感来源。”

  记者手记

  车站午夜“动手术”

  蔡少洁所在的珠江新城站,是广州地铁客流成长的缩影。规划之初,线网日均客流量不足100万人次,“小编组、高密度”理念盛行,与之匹配的是相对紧凑的车站设计。2010年,珠江新城站尚未进入广州地铁大客流榜单前五。

  然而,后劲强劲。随着珠江新城日趋成熟,2017年开始,该站客运量首次超越公园前站,跃居全线网第二,并保持至今。客流快速增长,当年的设计开始“吃不消”,加车、限流等开源节流的“药方”轮番上阵,每到晚高峰,都是蔡少洁和同事们神经绷紧的时候。

  为了有效缓解“梗阻”,让更多乘客安全便捷出行,广州地铁下决心在珠江新城站“动手术刀”。珠江新城的客流量和门户地位,决定了改造只能是见缝插针的“微创手术”,而且还要把“阵痛”降至最低,在收车后的午夜施工就是最“无痛”的手术时段。“把辛苦和困难留给自己,换来的是几十万市民的便捷出行,这是我们工作的初心,累但值得。”蔡少洁说。

  为群众办实事没有终点。中轴线西侧的珠江新城站改造完成后,东侧的地铁18号线冼村站开通,分担前者的客流压力。当前,广州地铁正全力推进新线建设,未来冼村站将接入13号线,成为十字线路交叉的枢纽,届时将更有力地为珠江新城站“减负”,进一步提升CBD的辐射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1
【纠错】 责任编辑: 关锦恒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340112834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