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冠军舞台走秀、世界技能大赛获奖作品展、元宇宙空间搭建、机器人平衡力大挑战、电子竞技挑战赛……8月27日至28日,一场以“新职业 新工匠”命名的“技能+”嘉年华活动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正式启动。时尚潮酷又知识满满的打卡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游客在现场参与。
新职业体验感满分 戴上VR眼镜,即刻领取元宇宙体验卡;巧手一捏,小面团也可化身娇俏的玫瑰花,还能佩戴由3D技术打印而成的活动主题穿戴美甲……在永庆坊的街巷中穿梭,来自新技能、新职业的特色专业摊位琳琅满目,体验感互动感直线提升!
“到处都是新奇有趣的体验”,一位年轻女士赞叹道,她刚刚从广州市技师学院面塑非遗摊位上第一次接触了这项传统技艺,并亲自“捏出”了一份栩栩如生的多肉盆栽。“这些学生们有的操作机器人,有的能设计服装,能炒菜会收纳,做起网络直播也很熟练,还有很多年纪轻轻就当了世界冠军,确实让人感到挺意外的,学习技能真有前途!” 记者在现场看到,嘉年华摊位分为“现代科技类”“生活服务类”“数字经济类”三个版块,以无人机驾驶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美容美甲师、宠物美容师、服装设计师、互联网营销师、电子竞技运营师等新职业为单位设置展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的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80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2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超过33%,为广东制造、广东创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随着科技应用的不断进步,对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嘉年华向社会各界展现广东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对稳定社会就业、促进共同富裕的深远影响,鼓励广大青年关注新职业,成为新工匠,积极投身“双区”建设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让“一技在身,畅行天下”的观念深入人心。
“从高中开始,我就自学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比赛优胜者陈衍在沙龙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当天活动的舞台展区,随着音乐节拍,身穿靓丽时装的模特闪亮登台,模特所着服装剪裁风格独具特色。
据了解,这一系列名为《逐梦之路》的服装作品,正是出自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金牌得主的温彩云之手。温彩云表示,能参加本次技能+嘉年华,以这样新颖的方式展现自己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到很荣幸,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服装设计行业。
新职业技能人才现场“领证”
新职业、新业态近年来在广东省快速孕育、成长。在嘉年华上,广东省人社厅联合行业协会、企业举办了新职业推介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互联网营销师、连锁经营管理师、电子商务师……一批新职业技能人才先后在活动现场“领证”成功。该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是龙头企业在广东向其认定的技能人才颁发的首批证书。
广东目前正积极创新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探索引进国际先进评价标准、评价技术和评价模式。技能人才通过在人社部门备案的有关行业和企业组织的考核,可获得人社部门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来自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成为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就业培训基地,2022年为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级认定工作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同时开展了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制定工作。公司产教融&校企合作首席顾问王鲲女士表示,在人社部门指导下,公司积极参与工业机器人职业标准制定,对标智能制造行业国际标准,按照行业标准和龙头企业标准去打造培训评价标准,建立“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培训评价标准”“三标合一”的人才培训评价标准。 部分行业企业采用“一试双证”的模式,获证者同时获得行业认可和人社部门认可的认证证书,让技能人才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74项新职业
广东启动“新职业促进就业”行动
据统计,2019年至今,人社部共公布公示74项新职业,未来将创造社会岗位和就业机会超千万个。 广东作为用工大省,接下来将如何促进新职业就业?对此,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刘正让表示,在新经济、新业态下,广东大力实施新职业促进就业行动。
具体而言,“新职业促进就业行动”将通过新职业开发计划、学生学徒培养计划以及技培生培养计划进行展开。支持本地区优势产业建立产业技能生态链,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产业真实岗位标准为引领,促进大学生优质就业的同时,为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蓄水池”,推动企校良性互动,产教融合发展;新职业领域行业企业可开展系统全面的多岗位多技能培养,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骨干队伍。
刘正让介绍,广东省人社厅将继续通过整合政企校资源,推动形成以产业龙头企业真实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招生和培养能力为基础、以人才评价为纽带的产教利益共同体,实现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使用、社会政策多方面社会价值,着力为产业培养“新工匠”,为“双区”建设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郭思琦 通讯员 粤仁宣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