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从无到有,正在崛起一座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珠三角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实现经济腾飞的策源地,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引领带动广东发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珠三角寄予厚望,要求广东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为珠三角新时期发展指明方向。
十二届省委转变固有思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打破行政区划局限,明确指出要以功能区战略定位为引领,将珠三角地区定位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赋予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要求。
击鼓催征开新局,踔厉奋发向未来。随着“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深入推进,珠三角核心区持续提升发展能级,2021年九市GDP突破10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3.24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深圳,“万亿俱乐部”城市从2个增至4个,一个10万亿级城市群在珠江口闪耀。
经济向上
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纵观珠三角九市五年来经济总量的变化,体量跃升成为一大共性。其中“万亿俱乐部”成员从广深“双子星”扩容为广深佛莞“四巨头”。惠州工业总产值已超万亿,珠海、中山、江门、肇庆也在成长进阶。
这里的产业版图也在加速变化。从深圳无人机到广州智能汽车;从东莞OPPO、vivo,到佛山美的、珠海格力……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珠三角,近年逐步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创新沃土的蝶变。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区域强。
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吴智恒认为,产业集群、产业链往往具有“跨区域”的分布属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区域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
广东提出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绿色石化等五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珠三角正是主战场。在省委和省政府2019年印发的《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中,珠三角被赋予“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使命。
跻身“国家队”的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是珠三角近年来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目前,广佛惠三地已形成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显示家电配件产业链,其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产值规模居全国之首,辐射带动大湾区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珠三角占据6席,占比接近1/4,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等“组团”入选。“隐形冠军”“小巨人”与世界500强同台竞技,产业集群崛起为发展实体经济打稳“四梁八柱”。
在珠三角内部,分工有序、功能互补、高效协同的区域城市体系正加快形成。“我们上游的加工制造、技术服务、元器件供应等环节,很多都要与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产业联动。”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维兵为珠三角丰富的产业配套资源点赞。
融合向深
三大都市圈带动跨区域合作
在崭新宽敞的赣深高铁惠州北站,闸机一开,乘客有序进站候车。去年底开通的赣深高铁,串起深圳都市圈的深圳、东莞、惠州、河源4座城市,“半小时经济生活圈”从梦想变为现实。
广东提出制定实施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涉及珠三角的都市圈有3个。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认为,大湾区交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将助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一步拓宽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半径,促进湾区内各项资源整合。
在广州都市圈,广佛同城化取得新进展:广佛新干线佛山一环隧道工程主线已建成通车,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北站段预计今年开工。
在深圳都市圈,深汕高铁、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莞惠城际北延线等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从都市圈主中心加快向汕尾、河源等地延伸。
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广珠澳高铁鹤洲至横琴段拟今年底开工建设,黄茅海跨海通道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先行大突破。随着深中通道、深江铁路、广汕高铁、广湛高铁等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地区融合发展的“黄金通道”也渐次打开。叠加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广清一体化、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提速,珠三角与周边区域走向深度合作。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正在经由珠三角实现跨区域快速流动。
创新向前
携手港澳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放眼大湾区,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周边区域,重大创新平台星罗棋布、串珠成链。
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中山翠亨新区……珠三角各市借助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联动港澳推进协同创新。今年初,佛山、东莞双双拿下国家创新型城市“金字招牌”,更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再添一把火。
在佛山,有赖于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撑,顺德北滘孕育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催生智能家电、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集群。
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个近百平方米的中试车间,过去生产一颗直径3—4cm的透明陶瓷光源需要十几道工序,如今全套工序一气呵成。
在珠海,一大批港澳青年扎根发展、创新创业。
一边是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另一边是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深圳、东莞等地联手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东莞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惠州启用两大科学装置总部区,广州年底前计划投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总装总测实验室项目……“国之重器”纷纷落地珠三角。
如今,创新日益成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数据显示,2021年珠三角九市研发支出预计超过36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万家,专利授权量预计达到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超过10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
“我认为大湾区已是世界级科创中心,集聚了很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在基础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表示。
蹲点记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
大平台集聚好项目
再造一座千亿新城
塔吊高耸,建筑林立,一栋栋工业大厦拔地而起……走进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的项目建设场景蔚为壮观:100多栋建筑完成封顶,多宗项目已经投产,正在崛起一座产、城、人融合的智造新城。
时间回到2017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韩(惠州)产业园,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的新高地。其中,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位于潼湖生态智慧区国际合作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12.7平方公里。
5年来,这里发生巨变。曾经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园区,过去的村道、羊肠小道变成一条条快速路、主干道。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100亿元,启动33条、总长约62.5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设,如今主干路网基本建成通车,公交站场、环卫设施、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也在完善。
为推动生产、生活配套深度融合,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还为入驻企业集中提供员工宿舍、文体设施、公共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我们投资建设3个集中配套项目,可服务1万多人。”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管委会下属的惠州市智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利宏介绍,建设集中配套项目,让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才感到舒心贴心,有利于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四月的惠州潼湖,水草丰茂,鹭鸟纷飞。像鹭鸟选择在这里安家一样,越来越多国内外优质项目选择落户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让这里从一张白纸逐步迈向一座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
截至目前,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累计引进项目83宗,计划总投资约646.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1260.6亿元。其中,已竣工项目11宗、已投产项目3宗。
眼下,大韩5G材料研发生产及全球供应链中心项目正加快建设。大韩化工工业投资株式会社董事总经理黄辉华说:“惠州制造业基础深厚,区位优、政策好、服务高效。我们将借助惠州在‘双区’建设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及园区政策支持,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周欢 李鹏程 吴擒虎 肖霞 蔡如意 吴志远)